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下表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县、侯国
唐后期五代道(方镇)府、州
府、州
路、府、州
州、县

A.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影响行政区划B.统县政区均由高层政区演变而来
C.州的层级变动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D.县级政区创始于秦朝并最为稳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郡县官更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北魏时期地方官任期多为六年,隋朝几经改革定为四年。

唐太宗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把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称为道,时常派黜陟使或巡察使到各道巡察。唐玄宗时,每道设采访使一人,督察所属州县宋代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且严格遵守一年一考课,三年一升迁的考核任期制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从秦朝至唐宋采取哪些措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够专制,导致“主荒臣专,成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决散,遂至天下大乱”。为此,洪武九年废行省,在地方设承宣布改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共同组成省级政权机构,分别执掌行政、司法和军事。三司各司其职,互不隶属。……三司的设置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这样,“巡抚”总领一省军民大政,“三司”悉听节制的新体制己逐步形成。正德年间农民起义及倭寇入侵往往涉及数省,明朝加派兵部尚书都察院御史以总督去总管数省,总督一职出现,督抚制度初步形成。督抚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地方行政管理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并分析改革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3)依据材料一、二,对材料三的内涵加以解读。
2019-08-2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割据隐患
D.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