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思想
B.事权的分割
C.科举制的完善
D.理学的兴起
2019-09-02更新 | 66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咸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2013·上海·高考真题
2 .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
2019-01-30更新 | 2792次组卷 | 42卷引用: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 秦朝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 ②隋唐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北宋任用文臣做地方长官 ④明朝废除丞相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⑤④
2019-01-30更新 | 6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4 .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2019-01-30更新 | 336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黄冈中学高一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体现了山川行便的特点B.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地方官及僚佐,不许任职本地,而且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地方官赴任,不许携带父母以及15岁以上的儿子。以上规定
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确立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C.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实施
D.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2018-01-05更新 | 1379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是
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B.在地方设节度使
C.设三司管理财政
D.派文臣任知州
10 .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西汉的刺史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锦衣卫D.清朝的军机大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