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2次组卷 | 7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2 .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21-12-3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太宗曾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太宗有此“用心”主要是因为
A.宋太宗取得帝位的方式不正当B.安史之乱给宋太宗的经验教训
C.唐中期至五代政局带来的启示D.辽与西夏严重威胁北宋的统治
4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叫“知州”或“知府”,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的意思,他们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这说明宋朝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B.宋朝中央的权力强化
C.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D.根本上杜绝割据隐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节度使在不同时期发生多次重大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中央集权巩固,“制天下以为十道,统之以都督,遐荒四达,合为一家”。在各地并未设立节度使,而在全国推行府兵制。《历代兵志》曾记道:“都督带使持节者谓之节度使,不带节者不称,然犹未以名官”。自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贺拔延嗣除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之号”。但这时节度使只统兵,州郡政务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

材料二 为了统帅边兵的需要,节度使的权力日益加重,统领地区不断扩大。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2)下令幽州节度使增领卫、相、洛、冀、魏、贝等十六州及安东都护府。有些甚至一人兼领数镇节度使,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兼朔方、河东节度使,“节制万里,天下劲兵重镇皆在掌握”。

材料三 节度使所控制的割据势力,以安史之乱为起点,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军事势力迅速发展。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曾“举管内户口,壮者皆集为兵”。泽潞节度使李抱真,“籍民每三丁选一壮者,免其租徭,经弓矢,使农隙习射,发暮都试,行其赏罚,比三年得精兵二万”。大历年间,平卢镇拥兵十万,魏博和成德各拥兵五万,襄阳有兵二万。其余一些大的节度使所控制的藩镇兵力也不下万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正文《论唐代节度使的兴起和演变》


(1)指出材料一中节度使的职责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材料二反映出唐代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结合材料三说明唐代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宣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谈谈汉唐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到削弱的原因,并指出作者推崇何种国家结构体制。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指的是哪些?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的职责是什么?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雍正帝设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和作用?
2021-12-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B.岁币频繁C.养兵过多D.制度构建
2021-11-3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二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创新表现。试从思想文化角度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021-11-0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历史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黄巢起义期间,由朝臣出任的节度使或是被杀,或是狼狈逃亡,取而代之的多为地方武人势力的人。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
C.朝廷派遣武将镇压农民起义D.社会阶层流动更加频繁
10 .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其“割据性”体现在 (  )
①自行委派官吏 ②不向中央交纳赋税
③军队不听中央调动④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