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二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创新表现。试从思想文化角度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021-11-0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历史类)
2 . 准确认识、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关键所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使职官间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协调地方与中央关系”采取的政治方面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太祖时期地方“制约机制”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当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但塔顶是至高无上、独揽大权的皇帝。

——摘编自易宁 《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为避免重蹈前代覆辙,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如元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但结果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自宋以后,古代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

——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郡县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行政区划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 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端。虽然北宋政府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袭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了。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

——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
2022-10-21更新 | 625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达成“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的创新之处。除行省制度外,元代对边疆区域还有哪些重要的管理措施。
6 .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地的刺史也加受节度使官衔。……唐代……中期以后又失于外重,节度使成为雄踞一方的势力,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代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应采取的策略。
2021-12-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并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2021-11-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材料一 图文信息


普:“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

材料二   赵普:“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

材料三   太宗时期对于官僚操检、社会风尚的重视程度,远较太祖为甚。《宋大事记讲义》的作者吕中,在讲到太祖朝的政治时,有“我朝以儒立国”“卒成一代文明之治”的说法。而事实上,“以儒立国”,最早也应是太宗后期的事。对于太祖规模弘阔而太宗规矩致密的特点,宋人有不少论述……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1)材料一中,宋太祖为什么夜不能寐?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初设计者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2)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太宗时期治国政策的特点及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局部图

材料二     及安、史既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尤兼三四,所属文武官,奚自置属,未尝请命于朝,力达势盛,遂成尾大不掉之势……自宋以臣知州事,历代因之,遂无复弱干强枝之患。宋太祖及赵普之计虑(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深矣,而议者徒谓宋之弱由此,是但知御侮力薄,不足以自强,而不知消患于未萌。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的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指出材料一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弊端。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后唐代出现了什么现象?宋太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材料三中图一、图二分别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哪两种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基本趋势。
(4)结合初高中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旗帜鲜明地指出你是否赞同材料四“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的说法”,并说明理由。
2021-11-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反映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代藩镇之弊”是什么?概括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