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唐代节度使在不同时期发生多次重大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中央集权巩固,“制天下以为十道,统之以都督,遐荒四达,合为一家”。在各地并未设立节度使,而在全国推行府兵制。《历代兵志》曾记道:“都督带使持节者谓之节度使,不带节者不称,然犹未以名官”。自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贺拔延嗣除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之号”。但这时节度使只统兵,州郡政务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

材料二 为了统帅边兵的需要,节度使的权力日益加重,统领地区不断扩大。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2)下令幽州节度使增领卫、相、洛、冀、魏、贝等十六州及安东都护府。有些甚至一人兼领数镇节度使,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兼朔方、河东节度使,“节制万里,天下劲兵重镇皆在掌握”。

材料三 节度使所控制的割据势力,以安史之乱为起点,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军事势力迅速发展。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曾“举管内户口,壮者皆集为兵”。泽潞节度使李抱真,“籍民每三丁选一壮者,免其租徭,经弓矢,使农隙习射,发暮都试,行其赏罚,比三年得精兵二万”。大历年间,平卢镇拥兵十万,魏博和成德各拥兵五万,襄阳有兵二万。其余一些大的节度使所控制的藩镇兵力也不下万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正文《论唐代节度使的兴起和演变》


(1)指出材料一中节度使的职责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材料二反映出唐代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结合材料三说明唐代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摘编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摘编自《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

材料三 唐初,差遣职任多属临时。武则天时期,破格用人,差遣之法逐渐流行。玄宗朝,使职差遣形成为新的制度。

开元以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采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大抵生于置兵,盛于兴利,普于衔命,于是为使则重,为官则轻。

——摘编自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开元天宝年间,使职差遣大量出现。监察地方:十道采访处置使……搜括逃户:括户使、劝农使……整顿漕运:江淮河南转运使……军事边防:节度使、经略使……

——摘编自《唐代制度及其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构建唐初三省六部制的结构图及唐玄宗时期的中书门下五房结构图,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代设置使职差遗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