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唐代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这些宰相职务逐渐变成崇高虚衔,皇帝逐渐使用资历较轻官员参预朝政,行使宰相权力;高宗以后,宰相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否则即使担任中书令也不能称为宰相,品位高者亦如此。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省相互牵制效率低下B.宰相权力威胁到了皇权
C.为了加强君权控制相权D.加强集权限制三省分权
2 . 据南宋宋慈的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他任职的“提点刑狱公事”职能类似的职官有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参知政事   ④三司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13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易中天评价中国隋唐时期某一制度“实现了官僚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平衡君臣共治的理想得以提出和实践”。这一制度
A.分权制衡保障了民主B.分散相权又制约皇权
C.不利于行政效率提高D.设立中朝阻碍君主集权
4 . 下图反映了秦、唐政治体制变化,从制度变革层面来看,这一变化体现出
A.中央机构更加精简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中枢权力机构成熟D.分权制衡限制专制皇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6 . 《史记》载: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材料表明(  )
A.丞相拥有最高行政权力统帅百官
B.相权不断增强,君权逐渐削弱
C.利益冲突使君主与丞相矛盾尖锐
D.丞相职责辅佐皇帝,位高权重
7 .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这种中枢结构始于
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宋
2020-01-07更新 | 343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2020-01-02更新 | 199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秦朝三公九卿制
西汉汉武帝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中书一省制
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2018-04-01更新 | 236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10 . 唐代与元朝都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财政,后者为中央行政机构
B.前者掌管草拟和颁发诏令,后者则是行政机构
C.二者都是为了强化皇权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D.二者都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