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武帝后期尚书“处于转呈章奏的核心地位”,“所言不善,屏去不奏”。宣帝时“上书者益黠,尽奏封事,辄下中书令出取之,不关尚书”,正式推行上封事制度,并进一步强调,“密奏以皂囊封之,不使人知”。上封事制度的推行旨在
A.强化君主权力B.有效制约尚书C.完善官僚体制D.提高行政效率
2022-05-12更新 | 35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学者邹玉峰认为“这一制度是抑制秦朝以来中枢权力过度膨胀中传承重构与解决汉朝以来内廷权力不断异化时因袭再造的结果,更是中国古代官僚政体渐进发展中的一次有机整合与质的突破,实现了皇相之间和丞相之间新的顶层设计。”这一制度是指
A.九品中正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度D.军机处
2022-04-26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唐朝中枢机构(       

唐朝中央财政会计组织制度运行简图
A.权力博弈致使效率低下B.分工协调与多重制衡相结合
C.臃肿重叠加大财政负担D.三省宰相共同决定军国大政
2022-04-24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前期实行食实封制度,皇室诸王派人直接到封户之州征取租庸调,分割国家税收。唐中期以后,封户缴纳的封物改为由国家征收后送到京城,再由食封的皇室诸王领取,庸调也降到以三丁为限。这说明
A.贵族政治走向衰落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政府财源发生改变D.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2021-12-30更新 | 55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论者指出,三省六部制作为中央机关成熟的标志,在于它比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难题——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该论者的理由不包括
A.流程式分工,实现权力平衡B.职能式分工,提高行政效率
C.相权三分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D.皇权相权相互制约,达到相对的平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初,萧何任宰相,深得民心,但却常惴惴不安,担心祸从天降,最后只好贱价强买民田以“自污”。百姓沿途拦驾上奏,控告萧何廉价强买民田,高祖不怒反而心中窃喜。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萧何功高深得高祖信任B.高祖心胸宽广包容臣下
C.皇权至上导致君臣离心D.吏治腐败源于专制政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初,主管郡国上计(年终考核)和考课(考察督课)并奉行赏罚是承相的主要职责之一”。西汉末年到东汉,主持上计的机构逐渐变成尚书。由此可说明汉朝
A.官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B.地方行政体制根本改变
C.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D.中枢权力机制逐渐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初的尚书专替天子管理文书,后来尚书以下又设置官署或部门。后魏武帝设中书,为君主秘书监,常和天子面议机密。刘宋文帝信任王府旧僚,使之为侍中,始设门下省。这反映出
A.三省六部制形成B.专制皇权的强化
C.大臣专权的严重D.中枢机构的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东汉时期,尚书令的秩禄是一千石,尚书仆射六百石,只相当于中级官员。但是外戚却非常看重这些职位,与其他官员展开激烈争夺。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是
A.皇权对相权的打压B.三公九卿制的强化
C.外戚把持中枢机构D.宗法观念深入人心
10 . 下表为广州汉墓铁器变化情况(据朱世荣《汉武帝时代江南,岭南经济地位的变迁》)

类型
时代
墓数(座)出土铁器墓数(座)铁器墓数占墓总数比(%)其中铁兵器与铜兵器比
西汉早期200余61303:4
西汉中晚期至东汉23647201:5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政府加强对江南等地的开发
C.江南地区手工业技术落后D.江南等地的铁矿资源较缺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