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 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 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见,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2)写出材料二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宰相与汉朝比较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2 . 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军机处内景

材料二: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的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1)图一反映了秦代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
(2)图二政治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指出图四中机构设立的影响。
(3)与图2相比,图3所示是统治阶级内部哪一矛盾激化的反映?并说明这一矛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演变的趋势。
(4)根据材料二归纳军机处的主要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3 . 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下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氏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请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之职。

——(宋)欧阳修《新唐书.职官志》

材料二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事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清)昭裢《啸亭杂录.议政大臣》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宋、明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2020-11-3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与机务。……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谨身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明史》卷72《职官志》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及三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殿阁大学士的职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内阁制的形成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和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汉至唐中枢机构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进步性。
2020-11-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1、2、3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的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图1至图4,中枢权力体制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合图5,分析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
(3)综合上述图示,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7 . 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
(2)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
(3)根据材料三划线部分推知中央官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中的“帝”指的是哪一朝代的哪位帝王?
(4)从三段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019-11-06更新 | 111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