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元中书省有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有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皆称宰辅。而秉政者,丞相也,皆蒙古、色目世家为之。与唐宋相比,元朝中书省
A.激化了民族矛盾B.掌握了军政大权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宋)赵普历相太祖、太宗两朝,于厅中座屏后置两大瓮,凡有人进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满则焚之;太宗后期任命“为人糊涂”的吕端为相,并勉励他“体黄老而行化,用志乎无为”;真宗问宰相李沆治道所先,沆答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为最先。”材料反映了北宋初期
A.因循苟且的政治风气B.皇权强化,相权被架空
C.黄老思想治国成效显著D.“冗官”造成效率低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朝规定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负责起草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皇帝动用内藏库等经费,宫廷向朝廷索取财物,常常受到朝廷有关机构的监督,并且要求按照制度办事。这主要反映出宋代
A.皇权受到有效制约B.国家治理的理性化倾向
C.相权逐渐走向膨胀D.士大夫政治的日趋成熟
2021-01-24更新 | 771次组卷 | 1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各司其职,御史台主要负责纠举官邪,是监督官吏的机构;谏院的主要职责是侍从规谏,为讽谏君主的机构。宋建立以后,虽仍置御史台和谏院,但谏官已有权监督大臣,特别是宰相,出现了“台谏合一”的趋势。宋代“台谏合一”
A.适应了传统政治的发展趋势B.说明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C.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D.表明宰相位尊传统开始改变
2020-11-15更新 | 802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涂归亦称“封驳”“封还”“驳还”等,其意义略相同。……若以今日惯语说之,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与知州同领州事,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宋史》
材料三 第五章 国务员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副署权与专制政治的关系为视角,结合所学,对以上三则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封驳”(说明理由拒绝)。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种设计
A.使宋代君主权力受到相权的严重制约
B.表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
C.有利于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D.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制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