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380年,明太祖废除宰相,秦汉以来绵延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废宰相后,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如表是明朝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人)3037422512114
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
A.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政作用不大D.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人)3037422512154
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
A.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2021-10-14更新 | 1480次组卷 | 59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年龄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A.促使官吏队伍实现了年轻化B.增加了官僚运行的成本
C.有利于维护国家政局的稳定D.体现了政治运转的理性
2022-03-16更新 | 444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部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据当时统计,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奏章,共有1160件,共计3291件事,平均每天处理400多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

材料四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丞相被废后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2021-04-2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