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卫城公元前800年便已修建,但一度被入侵的波斯人摧毁,到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公元前449)胜利,是否重建卫城这一问题摆在了伯里克利面前。但这项宏伟计划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必须经过公民大会的批准。

——摘编自周冉《雅典卫城:诸神杰作的当代命运》


材料二   10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民族节日尤其是那些在奥林匹亚举行的大会,都对古希腊的社会、宗教和文学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还促进了交流和贸易……与此同时,它们还让人们的行为举止变得温和,将人们的思想从建立军功中抽离出来,让国家从战争中获得喘息……通过所有这些方式,尽管他们从未将所有的城邦联合起来形成政治统一,但是他们却将社会、智识和宗教生活深深地印上了共同的特征。

——【美】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


(1)指出材料一图中代表雅典卫城遗址的序号。结合所学,分析伯里克利时代卫城重建“必须经过公民大会批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希腊社会的作用。并结合所学,指出奥林匹亚遗址的历史地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天文历法进步显著。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仅《春秋》一书中就记录了37次日食,其中31次确定无疑,书中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陨石记录和哈雷昔星记录。当时,对行星进行观测推算,如火星恒星周期测为1.9年,其数值虽与现代科技测定结果1.88年有一定出入,但在2000多年前已属精密。战国中期的甘德、石申夫经过长期天文观测,精密记录了120颗恒星的赤道坐标。在天文观测基础上,当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更精确地反映了季节变化,一直对农业生产其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公元前54世纪是希腊文明的古典时期,此时希腊的天文学已开始探索天体运行的客观规律。天文学家先后首次正确解释了日食、月食形成的规律,并且认为太阳是灼热的石头,不存在太阳神。天文学家欧多克索斯用观测与几何原理结合,尝试构建宇宙的几何模型,对天文学难题力求给予科学回答,对后世影响很大。天文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历法,但古希历法杂乱,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一套甚至多套历法。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与古希腊天文研究者有关。这些研究者多来自哲学家和神庙祭司,不太注重实用的历法问题,更关心天文事物的本质。

——摘编自吴于库、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天文历法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发展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