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法律是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帝国建立后)对于罗马当权者来说,治理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这样,原有的公民法就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了,于是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

(1)材料一表明,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展变化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2)据材料二指出,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取得了哪些政治成果?《权利法案》对英国政体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西……,该有革命性、民主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性”和“民主性”的表现。

材料四: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据材料四,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体现出什么原则?

2017-12-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筒的《九章律》,《九章律》和其它一系列法律,统称“汉律”。汉律的形式,主要有律、令、科、比四种。律为律条,令为诏令,科为法律适用,比为案例类推。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近代严复曾说:“三代以还,汉律最具。吾国之有汉律,犹欧洲之有罗马律也。”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律和罗马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近代时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3 . 《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
A.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
B.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
C.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
D.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
2017-11-16更新 | 10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法制史学者将其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治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立法精神(或原则)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不同的原因。
2017-10-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5 .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017-10-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罗马人认为,生活于罗马法之下是罗马公民的一个重要特权,所以帝国对属民的公民权授予是很缓慢的,直到公元212年“卡拉卡拉诏令”公布时才告完成。诏令的公布意味着
A.罗马公民受法律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B.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区别不复存在
C.罗马法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帝国的统治D.罗马法最终形成系统化和法典化的完整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  )
A.追求公民法律地位平等B.利于维护经济秩序
C.体系宏大而缜密D.维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8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有关“西方政治文明”的一组探究材料:
探究主题一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十一十二
传唤审判求偿(债务赔偿)家长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侵犯他人)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1)上述材料反映《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侧重于哪一方面?该法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何突出地位?
 探究主题二   英国的制度创新
该表是在“英国的制度创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某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材料结论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2)有同学认为,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并说明理由。
探究主题三   1787年宪法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和华盛顿均是在中美两国由君主政体转变为共和政体的关键转折点上,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华盛顿取得了成功,美国后来居上,其成熟的宪政体系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相反,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为什么美国能成功建立共和制度,而中国却一再出现专制复辟?人们不禁要追问:同途何以异归?

                                                                              ——《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


(3)材料中美国“成熟的宪政体系”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昙花一现,很快夭折”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2017-08-06更新 | 377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在罗马法学家眼里,法律必须维护社会秩序。如罗马法规定: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按照材料的观点可推断出
A.法律至上成为近代欧洲的立法原则
B.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C.较好地处理了与外邦人的利益关系
D.限制了贵族对公权的滥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