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 道试题
1 . 自古至今,中西方都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也是中国现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的古代刑律。《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在修改唐初《武德德》《贞观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共12篇,502条,于永徽四年颁行,原称《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在结构上采用律疏结合的形式,把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立法水平。在内容上,《唐律疏议》“礼法结合”,进一步把儒家的伦理教条与法律规范融合起来,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特征。同时,它科条简要,刑罚适中,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制度也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承袭,并对东南亚各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材料三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任何重大的改革都必须于法有据。只有用法治思维来推动改革,用法律制度来保障改革,用法律权威来推动改革,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就在于改革与我国法治建设相向而行,互相彰显。改革为法治提出新要求和新目标,而法律则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因此可以说,只有严格遵守法律,用法律保卫改革,才能使改革不受任何干扰或变形,保证改革的成功,按照原定既有路线前进,最终奏响改革与法治和谐共鸣的新乐章。

——郭富民陈玲《用法律保卫改革开放》中国法院2020年3月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背景。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法律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2 . 江平教授在《罗马法基础》中指出:罗马法是奴隶制国家时期的法律,但“在一个长达一千多年的奴隶制社会中,生成了商品生产社会第一个较完备的法律。显而易见,这样一个法律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全不相吻合。是一种与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本质完全不同的法律。”下列理由最合理的是
A.罗马法是平民与贵族激烈斗争的结果B.仅适用于罗马公民,适用范围狭小
C.罗马法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发展D.罗马社会农商并行发展的双重经济
3 . 罗马在战争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盟友授予不同程度的公民权;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授予所有帝国境内外邦人以公民权。这一行为
A.提高了平民的地位B.适应了扩张的需要
C.主要受自然法影响D.实现了各民族平等
4 . 罗马的民法体系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据此可知,该体系
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斗争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近代社会的契约精神D.化解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
2020-07-20更新 | 1218次组卷 | 33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学者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该学者认为罗马法
A.拥有完备体系B.代表了平民的意愿
C.司法程序完善D.利于规范社会秩序
2020-07-19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政治发展历程(A卷新题基础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罗马公民法中婚姻的缔结要建立在配偶双方合意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取得双方家父的同意。而在万民法中,婚姻的成立不以家父的同意为必要,而是以婚姻当事人双方的合意为必要。这反映了罗马
A.重视对婚姻自由的追求B.享有权利人群的不断扩大
C.家长制结构的逐渐解体D.妇女社会地位的大大提高
7 . “事实上,不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学说、制度和科学受到过(古)罗马私法的洗礼,而且在近现代西方人们的信念和生活方式里面,也渗透着罗马私法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文化就是法律文化,而且首先是私法文化。”由此可知,古罗马私法.
A.奠定了西方法治精神的基础B.提供了西方社会生活的规范
C.描绘了西方近代社会的蓝图D.束缚了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
8 .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有“向民众申诉”制度,或称上诉权法,如果对执法官的判决不服,公民可以向民众大会上诉,最后由民众大会作出有关裁决。它“被罗马人视为对市民自由权的最高宪法保障”。据此可知古罗马
A.执法官的司法裁判权被剥夺B.公民权益受到司法民主制的保障
C.民众大会成为最高司法机关D.确立了行政司法分权与制衡体制
9 . 罗马人不愿意把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赋予外来人。此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甚至享有市民权的妇女以及处于家长权之下的家子也被排除在罗马法主体之外,由此可以判断罗马法(     
A.法律关系客体范围小B.一直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C.与法律平等原则相悖D.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
10 . 罗马人把罗马市民权授予那些在战争中英勇作战的人,把市民权授予被解放的奴隶,不蔑视任何人,不根据人的出生而是依据罗马市民和非罗马市民(包括奴隶)的意志,把人们吸纳进其社会中。这一现象反映了
A.罗马的奴隶和市民利益的一致性B.罗马的奴隶和市民享有同等权利
C.罗马社会是罗马人民公共意志的产物D.罗马法高扬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文精神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