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拥有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美国1791年,国会通过了10条修正案,规定了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权利。南北战争结束,第13和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1920年通过第19条修正案,给与妇女选举权,20世纪60年代,国会制定了保障黑人选举权的第23、24条修正案。

材料二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

(2)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3)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英国于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其与中国明朝时期的内阁制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国王权利进一步加强B.内阁拥有立法权
C.国王权利进一步被架空D.内阁阁臣听命于国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图1、2所示地点分别是两个重要权力机构的办公地点。在18世纪中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二者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向皇帝负责
②二者都是在与王(皇)权的斗争中形成的
③前者的权力是皇帝授予的,后者则由人民选出,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④前者是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后者是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4 . 导致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因素是(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封建统治的阻碍;③启蒙思想的影响;④财政危机的出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 . 钱乘旦指出:“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下列历史事件符合该模式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戊戌变法运动D.清末预备立宪改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明代的君巨冲突中,“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理在君上观的背后支撑是天下为公观、法祖观与君德观,这三种观念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接近公理的地位。在士大夫观念中,已将顺从与匡救并举当作理想的臣道,并不以服从君主为是。明代士大夫虽因官职不同,具体的政治诉求不同,但就朝廷公共权力的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

——摘编自李佳《论明代的君巨冲突》

材料二 1837年,维多利亚继承了王位。首相墨尔本把女王寝宫中的侍官换成清一色的辉格党贵妇,诱使维多利亚在政治上采取了自由党立场。1839年墨尔本政府在下院多次遭到保守党批评,在围绕政府重要决策投票时,内阁仅获5票多数,墨尔本决定辞职并劝女王及时任命保守党(由托利党演变而来)领袖皮尔任内阁首相。不料皮尔得寸进尺,非要她遣散宫廷中的辉格党贵妇才会出面组阁。女王愤然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女王丈夫阿尔贝特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脱态度;尽量任用能在下院获得多数的人为首相。于是,女王邀请皮尔组阁,历时两年的“寝宫危机”以维多利亚的让步落下帷幕。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材料二: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美国:现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早在193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就告示全国:中共的“根本主张,是要真正实现新式代议制的民主共和国”,对此,“共产党是决不放弃的”……1949年,历史翻到新的一页。从人民政协的召开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举行,举国上下,政通人和,民主政治开了一个好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法、美、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作用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以英美两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哪些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国实现“新式代议制的民主”的标志是什么?除此之外,新中国还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和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年收入的先令以上的自由土地持有者)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25%.随着争取普选权活动的高潮,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有什么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发展的因素。并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统计,1782—1820年英国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1721—1832年的22位首相中,13人是上院贵族,6人是贵族之子,1人为贵族之孙。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英国
A.上院贵族控制了政权
B.下院完全服从于上院
C.议会上下院关系紧张
D.精英阶层主导民主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