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A.推动了立宪政体的发展完善B.限制了责任内阁的权力
C.利于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D.有效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710年,英国女王任命托利党组阁,以求尽快退出西班牙王位战争。次年,下院通过停战法案,但被辉格党占据优势的上院阻止。女王一次性册封12名托利党人为贵族,改变了上院的党派力量对比,法案终获通过。这说明,在当时
A.女王与议会分享立法权B.女王与内阁共执行政权
C.两党政治沦为王权附庸D.贵族政治遵循法律框架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李靖堃在《英国的反腐败机制》中写道:“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仍然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不少昏庸无能之辈在国王的庇护下仍然在政府中身居要职,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说明
A.当时英国未建立完善的反腐败机制
B.“光荣革命”未改变国王权力来源
C.当时国王依然掌握较高的行政权
D.《权利法案》并未使王权受到限制
2019-01-26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A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世纪以后,英国议会立法规则和惯例开始变化,它主要表现在对政府事务和一般议员动议的区分。如1811年通过的《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星期一和星期五只讨论政府政策和内阁提出的“公议案”,1835年此类工作日增至每周三日。与此同时,淘汰那些被认为无关紧要的“私议案”。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立法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原则
B.人民主权的原则遭到破坏
C.三权分立的机制逐渐被破坏
D.内阁对议会的影响日益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影子内阁”的建立
A.阻碍了内阁的团结与和睦
B.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与地位
C.加强了政党的合作与交流
D.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内阁运转程序是:各司、部、院将文件、奏折、报告递交内阁,内阁学士闻读、研究后,在奏折上写出处理意见,通常同时列若干条,交给宦官转承皇帝。皇帝用红笔做出批示,于其中选择一条,一般写“知道了”“准”“照准”。下发司、部、院。如果不赞同其处理意见,就驳回内阁再议。如果皇帝比较懒惰,那么就由宦官做决定。内阁,是顾问性机构,本身无权,只能提处理意见。明朝无宰相,如果把内阁大学士看作宰相,那么内阁就应该有直接命令、指示各司、部、院的权力,而内阁没有这个权力。内阁“处理意见”转达到各个部门,必须经过皇帝或皇帝指定的宦官许可。

材料二   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运转程序。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地位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英国议会军司令说:“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定会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英国
A.希塑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资本主义不够发达
C.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
D.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
8 . 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法案规定,每个议员所代表的选民人数不相同,但行使的权力则完全一样。同时还规定,凡在1年中曾接受教区赈款及其它救济金者,丧失选民资格。这表明此次改革
A.体现权力下移
B.重视国民平等
C.漠视选民多寡
D.具有财产资格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