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对于参加1787年费城制宪的美国的“国父们”来说,制宪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十全十美的、正义民主的、能流芳百世让后人和他们敬仰的政治体制,而是为了寻求一种现实的、有效的、能够及时挽救正在走向失败边缘的美利坚的政治途径。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   参议员名额每州不分大小,均为两名,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五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1)材料一中“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背景以及“不是十全十美”的表现。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

(4)根据材料五,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国家机器并不强大。中产阶级和它的大多数知识分子普遍希望国家无为而治,力主最好的政府是管事最少的政府。……(19世纪中期以后),内阁和国会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并倒换过来,不再是议会领导内阁而是内阁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虽然议会具有最高地位的原则仍被认为是英国宪法的基石,但议会权力在多数场合已流于形式,实际权力落在内阁首相及其领导的大臣手中。

——丁建弘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20世纪初美国兴起的进步主义者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第一是治标的,直接援助那些底层的贫困者,开设救济院,帮助他们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第二就是要从根本上来治。美国人以前警惕的一直是政府权力被滥用,对民主制度造成威胁。现在他们发现威胁更多地来自垄断资本,而能遏制这一巨怪的却只有政府了,所以不能不转向政府寻求解决危机的手段。


(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共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19世纪中后期中国政治制度发展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点,简述其背景。这一特点对洋务运动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
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如果说霍乱的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据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二上期期初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摘目。

第一编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章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主要国家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第四章法国大革命第五章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第二编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第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一)优势的基础第十章科学革命第十一章工业革命第十二章政治革命一、政治革命的格局二、英国革命三、启蒙运动四、美国革命五、法国革命——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1999年版)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1)据材料一,指出两本书对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语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背景及方式。

2016-11-27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九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5 .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初,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
6 . “议会”,英文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先例”,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年代
事 件
1215年
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1258年
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例》,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95年
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
1327年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1343年
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l 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
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
(2)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造成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并据此判断,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
(5)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有正条,民有私约”,清代官府以告示传达国家政令,而基层社会或者主动向官府申请颁发告示,授权维护特定人群、宗族、村庄的基本利益,或者根据国家政令、律例精神,自行制定各种规约、禁令,官府意志与民众利益在无形中达成一致。基层民众除利用官方告示维护地方秩序之外,还根据特定需要,制定宗族或村庄等组织的规约、禁令,这些规约、禁令涉及地方社会生产、治安、教化等诸多领域,并与官府告示相呼应,成为协助官府实施地方治理的重要因素。

——据王洪兵《清代告示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整理

材料二   在近代早期的英国,食物不足乃至饥荒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在中央政府举措之外,身为社会精英和地方统治者的乡绅阶层,积极探索救荒知识,依托印刷术的发展和统治者的支持,通过书面和口头传播等方式,对当时和之后的英国社会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地方乡绅还开展济贫实践、解决司法纷争、推动地方教育发展、改良农业技术等。近代早期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干预,但各种法规的执行,如确立学徒制、调控工资、实施济贫法等,都需要依靠地方治安法官的配合。而且地方乡绅通过请愿、汇报、在议会中提案等方式,能够影响到一些政策的制定和更改。可以说,近代早期英国乡绅在整个国家治理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冯雅琼《近代早期英国救荒知识的产生及传播——以乡绅为主体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乡村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乡绅在基层治理中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长期奉行的《选举法》(1429年制定)规定,只有年收入在40先令以上的自由农才有资格作为选民。19世纪初,符合规定的选民只有18万人左右,占农村总人口的4%,占城镇总人口的2%不到。对于议员,当选门槛更高,只有年收入20英镑以上的骑士才有资格当选,直接将等级在“骑士”以下的阶层排除在外;17世纪中期颁布的《克拉伦登法典》更是将非国教徒排斥在各级政府之外。19世纪中后期至一战爆发前,英国推行了多次改革,一再降低并最终取消了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犹太人等少数族裔的政治权利也获得了法律上的认可。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标志着全国普选运动开始。同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向社会公布。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统计,全国进行基层普选的地区,通过选民资格审查的人数占选举地区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尤其是农民广泛享有了选举权利。实施普选后,基层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人民更加信赖党和政府,群众和干部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再次确认了公民享有的选举权。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英国选举权主体的变化,并指出其主要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的英国和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选举制度建设的共同点,并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选举制度建设的意义。
9 . 1832年6月,英国“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的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这一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议会体制的完善D.自由主义主流地位的确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家的政权都掌握在土地贵族的手中,他们垄断了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和地方管理等许多方面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军队,几乎所有的职位都由他们把持。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与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材料二 随着机器工业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到发展的成熟期,工业资产阶级队伍急剧扩大,日渐成为资产阶级内部的领导力量。由于这时资本已取代土地逐渐成为衡量社会财富和地位的尺度,有相当多的地主调整了投资方向;他们投向工商业的资本超过了投向土地的资本,这样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产业资产阶级化了,因此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地主的势力却在逐渐缩小。地主阶级的人数不仅在相对意义上,而且在绝对意义上减少了。所以,尽管在1832年以前,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并没有取得政治权力,甚至连选举权也没有,但到了19世纪中期,过渡时期的地主政治就在英国寿终正寝了。

——摘编自李自更《论英国资产阶级化地主政治的终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英国土地贵族对英国历史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终结地主政治的背景及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