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议行分立”的政治结构,世袭的皇帝高高在上,享有行政、军事大权,可以任免首相,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向帝国议会负责。帝国议会享有的立法权也很有限,既受联邦议会的抑制,又受皇帝的限制。材料反映了
A.德国的皇帝权力至高无上B.德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C.德国的民主政治不够成熟D.德国保留了大量军国主义残余
2022-05-31更新 | 26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813年10月,在德意志莱比锡附近,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及其他欧洲各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进行了一场决战。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被反法同盟国家称为“民族会战”。拿破仑最终战败,半年之后拿破仑退位。由此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
A.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B.激发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失败D.推动了欧洲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
3 .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1875年法国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B.共和制不适合法国国情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2022-05-27更新 | 314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大名县一中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法国1875年宪法通过后,法国总统可以像德国皇帝一样宣布议会闭会,还能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法国总统命令需要内阁副署方能生效,内阁对议会负责,从而对总统权力产生了有力的制约。据此可知,当时法国(     
A.民主制度徒有虚表B.制度蕴含了权力妥协与平衡理念
C.党派分歧彻底消弭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022-05-24更新 | 1294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身份解放是指政治体成员在政治和法律层面不断走向身份平等的过程。英国人在身份解放之前就已经确立了核心民主机制,他们有条件在民主制度下通过改革从而逐步地、渐进地达成身份解放,这表现在直到1948年法律上对选举权的身份限制消失上。议席的开放性长期受限于财产资格,直到1847年,英国才产生第一位“工人”议员,而少数族裔的议员直到1987年才出现。而在法国1789年的大革命以后,法国的底层阶级才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早早拥有了最早形式上的投票权以及获得国家公职的机会。但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法国一直未能形成稳定的核心权力机制,直到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现代民主机制才最终确立;1962年,普选总统制的确立,使法国的宪政体制真正稳定下来。

——摘编自汪仲启《民主发展的逻辑:身份解放与机制建设基于对英、法、中三国的比较研究》


围绕材料主题,自行提炼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5-19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德意志的统一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政治现代化模式是各民族、各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政治体制形式变迁的道路或途径。在各国、各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国家的政治发展以及同一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会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政治现代化模式在各国、各地区显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就西方国家所处的政治现代化的层次来讲,无论是其价值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还是民主政治模式中都包含了不少“现代性”因素,我们应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并进行批判性的吸收与消化。

——摘编自陈振川《中西方政治现代化模式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现代化模式”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05-15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河北专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辛同学参加了以“战争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

——【俄】列宁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梁启超


材料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德意志资产阶级深深感到其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德意志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意识、唤醒民众民族自觉的必要性。他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致力于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广泛地兴起。

——摘编自罗群芳《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894年,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首次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901年,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而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精神重构的伟大历程。

——摘编自布海璐、毛维国《论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力建设探寻》

通过研读,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9 . 《大国崛起》一书对俾斯麦的评价:俾斯麦是一位非凡的人物,具有极为强烈的功名心,是一个重视行动,讲究现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意志坚强,富有感情,并且性情暴烈,干劲十足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1年,俾斯麦出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的普鲁士王国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俾斯麦在法兰克福的八年改变了他的政治观点,这些改变都记录在他写给柏林的上司的备忘录中。由于不再受到他极端保守主义朋友的影响,俾斯麦不再反对革命而变成了一个实用主义者。他认为要想削弱奥地利的影响,普鲁士需要联合德意志各邦,于是他越来越倾向于要德国统一了。……1862923日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兼任 外交大臣,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注:这里指德意志) 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会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俾斯麦在 18903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

——摘编自百度百科俾斯麦简介

(1)编写一幕发生在19世纪中期普鲁士议会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德国当时政治经济或军事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俾斯麦思想观点及地位的变化,说明俾斯麦的影响。
10 .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均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据此判断,与此规定相关的政权可能是
A.19世纪后期的德国政府B.18世纪后期法国的波旁王朝
C.17世纪后期的英国政府D.19世纪后期的日本明治政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