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德国姗姗来迟,结果刚一亮相就令全世界大吃一惊。德意志从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的措施,这些措施当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它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199010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德国再次统一,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德意志,它在哪里?也许,近两个世纪执着的寻找已经有了答案。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德国为例对“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这一观点加以解释。
2022-12-19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仿真模拟(九)历史试题
2 .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B.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C.外国侵略势力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D.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2022-10-19更新 | 157次组卷 | 10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十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政治现代化模式是各民族、各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政治体制形式变迁的道路或途径。在各国、各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国家的政治发展以及同一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会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政治现代化模式在各国、各地区显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就西方国家所处的政治现代化的层次来讲,无论是其价值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还是民主政治模式中都包含了不少“现代性”因素,我们应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并进行批判性的吸收与消化。

——摘编自陈振川《中西方政治现代化模式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现代化模式”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05-15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河北专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辛同学参加了以“战争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

——【俄】列宁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梁启超


材料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德意志资产阶级深深感到其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德意志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意识、唤醒民众民族自觉的必要性。他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致力于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广泛地兴起。

——摘编自罗群芳《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894年,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首次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901年,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而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精神重构的伟大历程。

——摘编自布海璐、毛维国《论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力建设探寻》

通过研读,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国崛起》一书对俾斯麦的评价:俾斯麦是一位非凡的人物,具有极为强烈的功名心,是一个重视行动,讲究现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意志坚强,富有感情,并且性情暴烈,干劲十足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1年,俾斯麦出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的普鲁士王国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俾斯麦在法兰克福的八年改变了他的政治观点,这些改变都记录在他写给柏林的上司的备忘录中。由于不再受到他极端保守主义朋友的影响,俾斯麦不再反对革命而变成了一个实用主义者。他认为要想削弱奥地利的影响,普鲁士需要联合德意志各邦,于是他越来越倾向于要德国统一了。……1862923日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兼任 外交大臣,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注:这里指德意志) 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会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俾斯麦在 18903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

——摘编自百度百科俾斯麦简介

(1)编写一幕发生在19世纪中期普鲁士议会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德国当时政治经济或军事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俾斯麦思想观点及地位的变化,说明俾斯麦的影响。
6 . 1889年1月,保皇派支持的法国民族主义者布朗热在巴黎选举中获胜。当时,其追随者希望马上发动政变,解散议会,但布朗热执意要在秋季全国大选中堂堂正正获取最高权力。不久,共和国当局取消了布朗热的参选资格,并取缔了支持他的团体。这表明当时法国
A.共和政体比较巩固B.两党政治逐步走向成熟
C.保皇势力日益强大D.民主制度缺乏法律保障
2022-04-08更新 | 87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有关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俾斯麦时代的悲哀》。图中德意志的“悲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上的四分五裂B.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C.教皇控制了德意志D.第二帝国在政治利益上的失衡
2022-03-13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联考历史试题
8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格雷威总统上任时正式宣布:“我忠于议会制的准则,我永远也不会与议会表达的国民公意为敌。”以后法国历届总统实际上都接受了此原则。据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A.民主共和体制逐渐确立B.代议机关成为权力中心
C.权力制衡机制尚未健全D.总统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9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史论
A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B1787年宪法规定人民通过选举或者指定产生的政府官员和议员来行使权力美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部民主宪法
D1875年法国实现了“一票共和”法国共和制的建立具有艰难性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初,德国政府要求追加预算,但在帝国议会中遭到失败。为此,宰相比洛解散了帝国议会。后来,财政部国务秘书的征税提案又遭失败。比洛被迫于1906年6月提出辞职,宰相因在帝国议会中失败而去职,这在德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说明当时德国
A.君主立宪体制开始确立B.国会与宰相实现了权力制衡
C.议会的作用和力量增强D.皇帝的权威遭到强有力挑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