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根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2017-04-21更新 | 237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是近代政治观念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朕即国家,……为了百姓本身的利益,国君应当使他们无条件服从。只有当全部权力完全集中在唯一的国君手里时,臣民的幸福和安谧才有保障……臣民没有权利,只有义务。”

——(法)路易十四(1638﹣1715)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第六条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法)《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

材料三   1908年,清政府在出洋考察各国政治的基础上,融合皇族和立宪派等多方利益要求,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宪法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条、“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三条、规定“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附录)第一条、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第二条、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第三条、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第六条、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摘编自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材料1、2中“民”的内涵有何不同?
(2)《钦定宪法大纲》是两种“民”的意识影响的结果,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并简述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