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这样一个七拼八凑的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但是它是唯一能持久的宪法;法国有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这还是第一次。”“它使得1789年以来支离破碎的两个法国得以和平共处:一个是革命的法国,另一个是旧制度的法国。”据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B.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C.与当时法国的国情相适应D.消除了各派的矛盾
2 . 法国大革命使德意志人敏锐地意识到了国家。首先,法国人已使自己升到公民的尊严地位;其次他们有一个包括所有法国人的统一国家,并且在这个国家中,全民族都洋溢着一种新的自由意识。以上材料反映出法国大革命(     
A.解放了全体德意志人的思想B.促进了德法两国矛盾和解
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形成D.具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2023-02-08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人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这种“精神”指的是(     
A.彰显资本主义民主原则B.保留本国旧专制残余
C.避免行政权力过于集中D.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4 . 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A.人民的自愿选择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022-06-08更新 | 8286次组卷 | 7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历过法国大革命、关注宪政建设的自由派领袖贡斯当认为,18世纪的革新家们“幻想法令能够塑造人心和社会”,这种对立法者能力的过高估计不是某个派别特有的,而是18世纪革命者普遍继承自启蒙的“想象”。贡斯当的主要意图是(       
A.调和共和制与君主制间的矛盾B.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
C.分析人们对大革命失望的原因D.倡导权力制衡的原则
6 . 19世纪70年代初,德国铁路类型繁多,有帝国、各邦及私人、私营铁路线等,并有60多个管理机构。1873年,帝国铁路局创立,通过国家购买逐渐实现了铁路国有化。这一举措的实施,得益于
A.四分五裂政治局面终结B.强有力的封建专制王权
C.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D.国家全而直接干预经济
7 .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需要。管窥西方法制演进,立足国情,借鉴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斯多葛学派(斯多亚学派)关于普遍人性和普世性的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产生巨大影响。罗马的法律体系里普遍包含着当地的习惯法,即便在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赋予公民权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国境内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还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权力。通过几个世纪的实践,他们创造出一套浩瀚无边、既系统又灵活的法典,架构出大多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法律体系的主干与分支。

——引自【美】乔纳森·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

材料二 “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

——摘编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材料三 从形式上说,帝国是原德意志邦国王侯统治者的联盟,1871年的帝国宪法实际上是王侯之间签订的条约,按照宪法的规定,皇帝享有极大的权力,他掌管外交和军队,有十分广泛且重要的行政权力,有权解释宪法。帝国建立了两院制的议会:联邦议会作为上议院,代表各邦,成员由各邦君主任命;作为下议院的帝国议会则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对于由俾斯麦一手奠定的帝国宪制,有学者评论其极为“粗拙”;有人认为它“适合1870年的德意志”。

——摘编自陈晓律主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等


(1)根据材料写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名称。结合所学,概述斯多亚学派对罗马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分析拿破仑编纂《民法典》的原因,概括该法典与启蒙原则的关系。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该“帝国宪法”确立的政体。对于“帝国宪制“极为‘粗拙’”的观点,请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帝国宪法”的内容予以阐释。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西方法制演进的规律。
2022-01-12更新 | 4371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一)历史试题
8 . 德意志帝国时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拉丁文和希腊文,实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自然科学,但当时实科中学的学生不能升入大学。1901年,德国宣布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具有同等地位,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这反映了德国
A.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B.义务教育的普及
C.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D.经济结构的变化
9 . 1877年5月16日,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西蒙内阁辞职,并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拒绝信任新政府的众议院。新众议院竞选中共和派以323席对208席的优势战胜保守派,胜利返回议会。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1875年宪法形同虚设B.宪政体制已基本确立
C.总统拥有较大的权力D.君主制观念根深蒂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包括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近代西方君主立宪制起源于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及1689年的《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德国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借鉴了英国,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近代西方民主共和制起源于美国,其在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里率先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同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后被其他国家仿效,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