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德意志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防止法国革命在本国重演,使德意志通过“自由、和平的努力”而非革命暴力,以一种“最好的和最人道的方式”迈入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据此可知,德意志(     
A.政治改革具有一定的保守性B.军国主义思想的滋长
C.走上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D.国家统一具有必然性
2 . 第三共和国时期高迪埃、德尚在其合著的《法国史》中,以图表的形式对大革命前后政治和社会进行对比(如下表所示)。这样编排的目的是(       
序号大革命前          国王大革命后          法律
1国王是主权者国民是主权者
2社会平等不存在社会平等存在
3信仰自由不存在信仰自由存在
4个人自由不存在个人自有存在
……·…………

A.抨击君主专制B.培养共和国公民
C.宣扬新社会正义D.揭示革命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2年5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威胁要将在阿尔萨斯一洛林实行的新宪法“击成碎片”并将帝国这一直属领地“作为普鲁士的一个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个人政府”的运动,表达对皇帝言论的愤怒,部分党派警告威廉二世“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君主立宪制面临危机B.分权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C.政党之间的矛盾激化D.公共舆论发挥监督作用
4 . 德意志帝国时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拉丁文和希腊文,实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自然科学,但当时实科中学的学生不能升入大学。1901年,德国宣布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具有同等地位,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这反映了德国
A.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B.义务教育的普及
C.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D.经济结构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际上早在大革命前夕,在多重因素的交织下,思想层面对英国模式的拒绝已经发生。1789年,法国不同社会群体仿效英国的尝试及其最终结果则显示出,法国先后在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都拒绝模仿英国。根据法国学者菲奥伦蒂诺的细致研究,对英美模式的参考在法国仅仅扮演次要角色。他国模式最终起到的只是对照和反衬,而非范例的作用。法国政体的确立与法国自身的发展演进息息相关,所依据的也始终是本国的经验,即使这种经验并非一帆风顺。

——摘编自李倩《18世纪下半期英国模式在法国的困境》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言之成理。)
2021-05-11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1届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6 . 19世纪前中期,当英国、美国稳步从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推进时,法国两度重建帝国,拿破仑一世和拿破仑三世先后通过“全民公决”解决了皇位合法性问题。导致这一反差的历史因素是,法国
A.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B.宪政制度缺乏理论支撑
C.反封建斗争彻底性不足D.强人政治历史传统深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各邦成员仍保留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皇帝是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巴伐利亚军队只在战时听从皇帝的命令。此外,各邦还保留教育、宗教、部分司法等自治权利。这反映德国
A.统一中孕育分裂主义倾向B.保留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
C.国家体制的联邦主义特征D.拥有制约王权的历史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70年代,宰相俾斯麦先后提出新闻出版法的草案和取缔社会民主党的方案,都被帝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否决。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A.与宰相矛盾激化B.被自由派控制
C.拥有最高的权力D.具有制约作用
9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更换频繁,但在1879年到1940年的94届政府中,74届内阁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来自前内阁,有40届内阁一半以上的部长来自前内阁。这一现象
A.巩固了议会权力中心的地位B.体现了各派政治妥协的特征
C.利于维护统治的延续与稳定D.导致内阁行政权力过度集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对由皇帝任命的宰相与政府的法案与政策表示反对或支持,而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这些规定
A.使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B.使资产阶级无法参与民主进程
C.严重削弱代议制机构立法权限D.体现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