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爆发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充满了革命势力与反动势力、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反复较量,交织着前进与倒退、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这一历程(     
A.反映了法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曲折B.说明法国对不同制度进行对比试验
C.表明法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缓慢D.体现了法国革命是最为彻底的革命
2 . “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全球通史》
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德国是工业落后国家B.德国经济发展在欧洲领先
C.英国经济落后于德国D.统一后德国经济加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人说近代法国是“各种政体的试验场”,其最后确立的政体被称作“一票共和”,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共和思想的传播受阻B.工业革命的影响甚微
C.民主发展的进程艰难D.共和制建立缺乏基础
2022-02-20更新 | 700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它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同的是
A.议会是权力中心B.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C.君主为国家元首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2021-04-19更新 | 817次组卷 | 46卷引用:云南省砚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6 . 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④首相对议会负责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②④
7 . 从1876年起,法国共和派开始在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他们调动了年轻人、小学教师、医生小企业家等人的热情,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农村选民的选票。这反映出近代法国
A.专制独裁开始被打破
B.权力制约机制得到强化
C.政治派系复杂且多变
D.民主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学者喻大华撰文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三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近百年间,法国社会的政治状况如何?1870年后,法国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怎样的民主制度?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的英国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4)综上,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2018-10-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一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A.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B.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平等
C.革命使人民获得民主权利D.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2019-12-10更新 | 147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9月份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十九世纪西欧大陆宪法普遍表现为强大的王权与软弱的议会并存、中央集权的倾向明显、公民的政治权利受到相当的限制以及保护私有财产的坚定性。”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宪法是
A.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1861年俄国《二一九法令》
D.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