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528日,巴黎公社最后的147名社员被反动军队屠杀,自此,巴黎公社宣告失败。随后,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报纸开始疯狂攻击、诋毁巴黎公社。同年530日,马克思就在第一国际总委员会会议上宣读了《法兰西内战》。该书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叙述了普法战争所引起的法国政局的变化,揭露了资产阶级反动政府投降卖国、挑起内战的罪恶活动:第二部分主要记述了梯也尔反动政府发动内战和318日巴黎工人阶级武装起义的经过。马克思歌颂了巴黎无产阶级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巴黎无产阶级的污蔑,分析总结了巴黎工人阶级在保卫新生政权斗争中的经验教训。

——摘编自魏晔玲《从巴黎公社到<法兰西内战>》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阿道夫梯也尔获得了如下称号:“巴黎公社起义的镇压者”、“为时局所必需的人物”、“法国领土的解放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其任总统时期间提前还清了普法战争的赔款,使德军提前撤出法国)、“梯也尔有功于祖国”。关于梯也尔的立场,正如他本人在1872年所说:“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1873年,由君主派主导的议会做出决定——由麦克马洪取代梯也尔成为法国总统。

——摘编自《“拿破仑崇拜”的传承:从梯也尔到戴高乐》(《20世纪的世界》系列讲义第九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背景,并指出马克思创作《法兰西内战》的动机。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显著特点,并简要评价梯也尔在该时期的事迹。
2022-02-20更新 | 188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人说近代法国是“各种政体的试验场”,其最后确立的政体被称作“一票共和”,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共和思想的传播受阻B.工业革命的影响甚微
C.民主发展的进程艰难D.共和制建立缺乏基础
2022-02-20更新 | 702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史论
A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B1787年宪法规定人民通过选举或者指定产生的政府官员和议员来行使权力美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部民主宪法
D1875年法国实现了“一票共和”法国共和制的建立具有艰难性

A.AB.BC.CD.D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实践,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雅典城邦。到了中世纪时期,一些城市共和国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等实行了自治民主制。在同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资产阶级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民主,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制。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形态。从以上简述可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民主的发展从未止息过。到了20世纪,全球民主化浪潮更汇成了滚滚洪流,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许耀桐《论民主政治发展的多样性及其特色》


围绕“中西方的民主政治发展”,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15更新 | 2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1875年初,国民会议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的法国《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和参议院有共同创议法律之权。内阁(即后来的总理)由总统任命。材料表明法国当时
A.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B.民主政体具有落后性
C.主权在民得到充分体现D.君主派力量仍然较大
6 . 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邦国领导完成的,因而有人认为“是普鲁士色彩黯淡了德国民主与和平的光环”。所谓的“普鲁士色彩”是指
A.联邦制B.民主共和制C.资产阶级政党制度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7 . 1871年 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皇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实现途径是
A.俾斯麦三次王朝战争B.容克贵族的军事政变
C.国内的资产阶级革命D.自下而上的人民起义
8 . 这部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一法律文件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 . 法国大革命后政局一直不稳定,共和国一帝国复辟,在近百年里一直像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说明
A.法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偶然性B.民主取代专制历经艰难曲折
C.资产阶级处于绝对优势地位D.两党制下法国政局长期动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2年5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威胁要将在阿尔萨斯一洛林实行的新宪法“击成碎片”并将帝国这一直属领地“作为普鲁士的一个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个人政府”的运动,表达对皇帝言论的愤怒,部分党派警告威廉二世“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君主立宪制面临危机B.分权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C.政党之间的矛盾激化D.公共舆论发挥监督作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