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上半期,英王乔治四世在位期间,英国内阁越来越独立于王权,并向议会下议院靠拢,实际上,内阁才是当时英国行政决策主管。首相与内阁之间的微妙而紧密的关系让他们同享利益、共担风险,而拥有皇室血统的国王却越来越被疏远。据此可以得出,此时英国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B.内阁开始成为权力中心
C.议会主权原则开始确立D.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81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首相取得提请下院认定某项问题为紧急问题的权力,所涉提案不需要任何讨论而交付表决。1887年,下院领袖史密斯还提出一个新的程序规则:如果议员来不及在预定期限以前全部审核法案,则下院议长必须将法案的其余部分不经过讨论而提交表决。这些规定
A.促成了社会制度的转型B.折射出英国代议制的衰落
C.反映了宪政重心的转移D.凸显出议会下院中心地位
3 . 西方学者贝克特认为:“18世纪的英国,既不是一个自由主义国家,也称不上是民主国家,它实际上是一个帝国……而19世纪资本主义最具活力的美国南部地区,同时也是奴隶制最为盛行、最不自由的地区。”这意在强调
A.资本主义可以存在于多种政体下B.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C.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黑暗的一面D.从多种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的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17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君权已经不具有原有神圣性,但议会对国事的运作却未必令人满意。议会可以在大事上防止国王随心所欲,但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却依然需要一个稳定的权力中心”。该学者意在强调英国
A.仍需保留君权至上地位B.进行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C.内阁制形成有其必要性D.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全民公投是直接民主的典型模式。近年来,英国对一些重大的政治、外交问题动辄诉诸全民公决,比如英国脱离欧盟等问题。但全民公投的结果往往不能对英国政府产生约束作用,它充其量不过是对政府提了个建议而已。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建设尚不完善B.国家权力中心发生转移
C.全民公决的推行弊端众多D.责任制内阁的制度约束
6 . 在英国,首相在任期内往往具有“独裁般的权力”,以首相为首的政府所制定的财政预算在议会往往都能通过。这是因为(     
A.首相领导的内阁对议会负责B.议会拥有财政预算审批权
C.多数党领袖组织内阁D.首相是行政机关的首脑
2021-09-23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731年,英国政府实行税制改革,引起非议,沃波尔主要依靠王室支持,更换了政府官员,恢复了议会多数,渡过危机。对此,多年未能进入政府的卡特赖特感慨而言:“谁能得到国王的支持,谁就能蔑视一切!”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国王违反了《权利法案》B.国王掌握最高行政权
C.代议制度仍需不断完善D.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
2021-08-07更新 | 937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792年.英国霍兰德出版了皮特(当时首相)骑跨国王(乔治三世)形象为主角的讽刺作品,该作品反映了

《妖怪!!!》,1792年6月2日
A.最高权力的归属仍未解决B.君主立宪制的开始形成
C.首相以国王名义滥用权力D.强烈要求废除君主制度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爷(丞相、宰相)是百官之长,是官僚集团和士大夫的领袖,是古代中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务,处在官僚组织的顶端。皇帝在很多国事上须倚重相爷,需要其辅佐,因此相爷一直伴随在皇帝的左右,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因而在汉朝建立以后,相爷与皇帝的关系就十分微妙。在古代中国,尽管大部分相爷尽职尽责,但他们还是屡遭打压。到朱元璋时期,相爷终于寿终正寝

——整理自张星久《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一兼论官僚组织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关系》等

材料二  在英国,政府成员大部分都是议员,也会是议会多数党的成员,因此,这个体制就为行政集权创造了条件。自从英国的政党制度完善以后,实际上通常不是内阁对议会负责,而是议会对内阁负责,不是议会监督政府,而是政府监督议会。英国首相是全国最高的领袖,兼文官的首领、财政部首席大臣和内阁主席,同时又是政党的领袖。他既是行政领袖,又是政治领袖。多年来,一些学者和政治家都认为,英国的内阁制早已向首相制政体发展。

——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丞相与近代英国首相权力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中英两国政治体制变化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集行政、司法、立法、军事等大权于一身,拥有国家行政最高决策权。皇帝为了保证自己最高决策权的正确行使,建立了相应的行政决策体制,设置决策机构和人员,初步形成较为严密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采用朝议、中外朝议等不同类型的决策形式。每遇到军国政务,皇帝总要采用不同类型的决策方式和法定程序,召集有关大臣进行讨论,从而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案付诸实施,并用法律制度保证重大决策不发生或少发生失误,用集体的智慧来弥补皇帝专断的阙失,推动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摘编自刘太祥《秦汉中央行政决策体制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以前,英国内阁主要是一个行政机构,各种有关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日程、程序和制度很少给内阁优先权;1832年议会改革后,规定每周有3个工作日只讨论政府政策和内阁提出的“公议案”。1900年前后,内阁已合法地占用了下院4/5的议事时间。此外,1832年以后,首相权力迅速膨胀。突出事例是罗伯特·皮尔在缺少王室支持的情况下,于1841年率领保守党竞选胜利并上台组阁。在内阁中,他不再充当国王的“总管”,而是全面控制政府所属各部。诸多事实说明,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英国内阁不仅是该国中央行政机构的中枢,实际上也是国家政权总系统的顶点和最高决策机关。

——摘编自阎照祥《论近代晚期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中央行政决策体制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