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摘编自马克连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8世纪20年代,在沃波尔的主持下,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这些民主原则的确立,使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

——摘编自潘润涵、林承节等《简明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内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73年,俾斯麦在联邦议会上就声言,对付“国际党”(德国工人党),有用严厉法令的必要。10月10日新的帝国议会在三读时以221票对149票通过由联邦议会提出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简称《非常法》)。随后,实行戒严,查禁报刊,封闭工会,解散集会,逮捕,监禁等一齐向社会民主党袭来。……在《非常法》实行的十二年中,有1300种党的出版物遭到禁止,330多个工人组织被解散,900多人被放逐,1500多人被法庭判处入狱,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议会改革后相当一部分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这就使两大政党都必须正视工人的要求。1871年,自由党制定两项法律,其中一项确认工会有合法地位,且其资金受法律保护;但另一项——《刑法修正案》,则认定胁迫他人、组织他人工作、设立罢工纠察线等行为违法,可以按刑法处置。这使工会的罢工行动事实上不可能进行,因此剥夺了工会最有力的斗争手段,遭到工人的普遍反对。1874年大选自由党失利,在很大程度上就归因于工人选民的普遍反对。

保守党上台后,1875年政府制定两项法律,其中《密谋与财产保护法》废除了《刑法修正案》,规定罢工中的纠察行为合法;暴力行动和胁迫行为虽仍属犯罪,但不再以密谋罪论处。另一项法律《雇主与雇工法》把《主仆法》中剩余的不公正条文予以纠正,这项法律的名称本身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以前把劳资关系界定为主仆关系,现在则明确为雇佣关系。1875年的这两项立法使工会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法律地位,因此被看作是工会运动的大宪章

——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德国相比,英国政府对工人运动的政策体现了该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点。
(3)1870年以后,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逐渐由英国转移到德国。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9-07-13更新 | 16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新时代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代议制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主要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材料二   法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颁布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法典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的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使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元明清日臻完备。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唐代监察制度更为完备,中央监察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由于国家幅员辽阔,在专制权力下,各级官吏滥用权力、贪污腐化的空间较大。为了维护皇权,历朝君主都非常重视专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试图通过监察官员的纠察和弹劾,防止并打击官吏的贪腐和不法行为。

——摘编自朱福惠《国家监察体之宪法史观察》

材料二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朝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相比,英国近代监察制度有何不同,并谈谈你对古今中外监察体制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
晚清政治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
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个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
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
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