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权利法案》和代议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方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开始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在十六七世纪中这里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工业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心理状态和价值尺度。”文中的“社会政治结构”奠基于(     
A.《大宪章》B.《权利请愿书》
C.《大抗议书》D.《权利法案》
2 . 影响和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的分权学说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理论形成的历史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通过B.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C.法国《人权宣言》的颁布D.拿破仑《民法典》的制定
3 . 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议会发生的变化是
A.革命前议会掌握行政权,革命后议会掌握立法权B.革命前国王可以解散议会,革命后议会限制王权
C.革命前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革命后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D.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咨询机构,革命后议会取得征税的权力
5 . 某论著的目录为:“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6 . 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这表明
A.此时议会主要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
C.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
D.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
7 .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有人这样评说英王: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对该评说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完全丧失统治国家的权力B.英王利用自己的声望调节政治矛盾
C.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D.英王在国事礼仪方面仍然发挥作用
8 . 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理应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该内容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
A.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C.为确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
9 . 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历史素养,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涵的重要方法。
示例:三省六部制:
(1)背景:原来的官制容易形成丞相专权,分工不够明确。为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而设。
(2)内容: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负责具体执行。
(3)影响评价: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对后世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与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监察和谏议制度相辅相成,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历史概念中任选一个进行解释。
英国《权利法案》、辛亥革命、西安事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