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德意志帝国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专制色彩浓厚,但却是作为一个联邦国家组织起来的,参加联邦各独立邦并未失去各自原有的地位。联邦的构成包括4个王国、6个大公国、5个公国、7个侯国、3个自市以及帝国直属领地阿尔萨斯一洛林,共计大小25个邦。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统一国家刚建立的政治现实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削弱了普鲁士在帝国的影响D.高度统一的帝国传统
2 . 下图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我们自由派绝不锯掉我们长着的树枝》,它体现的寓意是

“我们自由派绝不锯掉我们长着的树枝”
A.“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铁和血”
B.“在天堂和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出现”
C.“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我们只好发表独白”
D.“有效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形式是明智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
3 . 1871年《德意志德国宪法》规定: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有权在帝国议会提出法案;帝国议会不能对宰相投不信任票而迫使宰相辞职。这一规定意在
A.维护皇帝权威B.保证宰相权力稳定C.发展民主政治D.削弱帝国议会权力
4 . 有学者指出,早在君主政体下,君主集权决定了德国政党对国家行政的有限影响;到德意志帝国时期,虽然流行多党政治,但德国政党数目不多,对其制约与管控也比较容易。该学者意在说明德意志帝国时期
A.政党之间矛盾激烈B.代议制民主有待发展
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D.立宪政体未真正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通过帝国预算并监督财政支出。然而,帝国政府的收入只需要投一次票,就成为固定税收;假如入不敷出,帝国政府就让各邦出“国库捐”,因此帝国政府是永远不用开征新税的。这反映了
A.帝国议会对政府无实际制约作用
B.帝国议会掌握政府大权
C.德意志帝国的军国主义传统浓厚
D.君主立宪制在德国确立
2021-05-28更新 | 571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1870年至1900年,德国煤炭产量由3400万吨增加到14980万吨,生铁产量由139.1万吨增加到852.1万吨,钢产量由17万吨增加到664.6万吨。促使德国煤铁产量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
A.普法战争的胜利B.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C.工业革命的推动D.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2021-05-23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专项05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构建【过关测试】
7 . 钱乘旦教授《德国通史》“民族国家时代”卷,叙述了1815—1918年德国以独特方式全面 迈入“现代”社会的近代晚期历史,这种独特性突出表现为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不同的“双重革 命”。该过程表现为
A.三次王朝战争胜利,容克贵族掌握国家大权B.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
C.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既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又产生了社会主义革命
8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凯恩斯意在强调
A.王朝战争促进经济发展B.工业化助推德国统一
C.经济危机导致政治改革D.社会变革需暴力斗争
9 . 德国在19世纪初开始了工业化,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工会和社会民主党鼓励工人加入行会互助组织。俾斯麦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两手策略巩固统治。俾斯麦计划将政府的力量介入当时存在的各种行会组织中,将保险事业完全纳入国家经营和管理中,进而实现对工人阶级的全面控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政府加快保险制度建设B.德国工人运动已呈现出组织性和科学性
C.统治阶层对工人运动已放弃镇压手段D.德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日益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某研究德国史的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下列各项中对“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理解错误的是
A.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
B.违背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
C.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
D.为德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局面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