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864年,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的《和好贸易条约》中特别规定:华商到小吕宋地方贸易,该国应照最好之国相待,若日后“有何优待别国商人之处,应照最优之国以待中国商人,用昭平允”。其后中意、中奥通商条约,也都添加了类似条款。这反映了清政府(     
A.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B.初步实现了外交近代化
C.为赴外商民争取了权益D.废除了片面最惠国特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在15-18世纪的重商主义时代,许多欧洲国家都曾实行垄断性的贸易制度。据学者统计,在道光十七年(1837)前的80年间,粤海关的贸易总值为422716.9万两,是广州一口通商之前整个中西贸易的3.6倍。关于18、19世纪的中欧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西方都曾推行重商主义
B.中国经济水平已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C.海禁政策并未限制中西贸易
D.借一口通商而发动战争是殖民霸凌行径
2023-04-14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3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多次痛骂英夷“性同犬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由于阅历和观察,颇知西人亦有“素重信义”的一面,该观点得到当时部分官员认可。这一现象的产生
A.反映了中体西用的理念B.取决于列强侵略的加深
C.体现了对西方的客观认识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分化
4 . 下表为中外不同文献关于三元里民众抗英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英军从城北越秀山一带撤军,三元里等处一百零三乡民众数千人,中途设伏,歼敌百余人名,斩兵目二人,围困英军。”夏變《中西纪亨》(同治初年刊印)
“英军经由三元里往牛栏冈方向抢劫,由于(水勇头目)林福祥事先与各乡约定联防,三元里等八十余乡数万民众将英军包围,歼敌二百余人。”编《三元里人民抗英 斗争史料》修订本
“由于英军的暴行,当地举人何玉成柬传各地,三元里等地九十余乡聚众数万人齐出,围歼英军,斩英军将领伯麦、毕霞。”闻记
“(陆军司令)郭富在城北越秀山四方炮台发现非正规部队在其阵地的山脚下集结列阵,遂率军进攻。由于大雨,英军的燧发枪无法射击,对方与之肉搏。英军5人死亡,23人受伤美国传教士主编《中国丛报》(创刊于1832年)
A.英军在与民众的交战中遭受了损失B.英军率先对民众发动了攻势
C.英军劫掠财物导致当地民众的反抗D.林福祥是民众抗英的领导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48年,两广总督兼钦差大臣徐广缙,在道光帝的强硬支持下,多次以“民情不许”为由拒绝英国公使入广州城,微博认为英国公使屡次交涉无果,只得照会徐广缙“现时本大臣与贵大臣不得辩论此事矣”。这反映出当时
①清朝君臣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②英国企图扩大对华侵略
③清廷无意发展中英关系
④群众爱国运动阻止了英国侵略
⑤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所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2022-03-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864年京师同文馆翻译了美国律师惠顿所著欧美国际法权威著作《万国公法》,总理衙门刊印300部,颁发给各省督抚备用。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已经放弃传统朝贡体制B.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C.逐步接受近代外交理念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022-03-13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时“广州地当要会,俗号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凑”,对外贸易空前活跃。西域商人……大多在广州碇泊,西方的香料、象牙、玳瑁等在广州集散,内地所产丝绸、纸张、瓷器等也通过广州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每日到达广州的外国商船有10余艘。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具有近代意义的口岸开放始于《南京条约》签订之后的五口通商。以上海为首的首批口岸的示范效应很快得到扩散。随着其他条约的陆续订立,中国开放口岸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口岸城市的发展和晚清近代化的进程。到19世纪末,中国开埠制度出现了关键性转变,“自开商埠"成为清政府商务和涉外政策的一种。据统计,晚清时期开放口岸83处,依地域划分东北有26处,华北有6处,华中有5处,华东有10处,华南有20处,西南有7处,西北有9处。

——摘编自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时广州对外贸易空前活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口岸城市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8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不勉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邦交的大阻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这反映了中国外交
A.植根于自然经济的朝贡外交B.始终能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C.天朝上国虚骄下的平等外交D.渗透了法家思想和夷夏之辨
2021-09-06更新 | 834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