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以朝贡使节的惯例屡次拒绝西方列强的“修约”请求,希望西方使节仍以客人身份穿中国朝服每三年或每五年觐见一次,由驿路进京,并保证全程有中国官吏护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公使驻京”获得法律效力。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朝统治者竭力抗拒外侮B.清朝半殖民地程度的加深
C.中国运用国际法维护主权D.西方的侵略出于经济动机
2022-11-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该学者旨在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冲击了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B.致使统治集团内部分化
C.揭示了中西冲突发生的必然D.对中国经济的深刻影响
3 . 马克思说,自1842年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形成了特有现象:中国出产的茶叶和丝向英国的出口一直不断增长,而英国工业品输入中国的数额整体来说却停滞不变。这一局面( )
A.反映了马克思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B.表明中国的传统经济继续引领世界
C.体现了自然经济主导下中国市场特色D.说明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出超地位
4 .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前夕,天津的一些铺户、船民、盐民等自发要求彼此联络,共御外侮,当地官员连忙上书表示“民情汹汹”“盗贼四起”,并将有限的军力用于压制商民。这最能说明当时
A.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B.封建政府和人民大众矛盾尖锐
C.天津民众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道光帝告诫负责签约的军机大臣耆英:“经此议定之后,该大臣等务当告以大皇帝相待以诚,所求无不允准,从此通商,永相和好,汝国亦应以诚相待断不准再启兵端。”道光帝的决定
A.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得到保护B.阻滞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步伐
C.促使中英两国开始正常贸易D.加速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6 . 道光年间《防范夷人章程》规定:“夷人私带番妇住馆,及在省乘坐肩舆,均应禁止:夷人具禀事件,应一律由洋商转禀,以肃政体;禁在广州住冬,限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约束;不准汉人借领外夷资本,禁雇汉乳妈及买汉婢”。这些规定
A.迟滞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B.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入超局面D.维护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地位
2021-12-16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实验中学、一百中学、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民族班)
7 . 有学者认为,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被迫开埠通商、废除行商制度、与英国协定关税、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英国因此实现了19世纪前期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学者意在说明
A.列强侵华有其历史必然性B.鸦片战争是中外因素共振的结果
C.清王朝腐败导致中国战败D.输出资本是英国侵华的根本动力
2021-11-23更新 | 777次组卷 | 1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虎门销烟直接证据的是
A.虎门销烟池遗址B.电影《林则徐》
C.虎门销烟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D.[英]蓝诗玲著《鸦片战争》(2015年)
9 . 鸦片战争后,时人在《整顿丝茶策》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洋人从此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对这一现象理解 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B.使列强借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
C.有利于中国拓展海外丝茶市场D.导致了城乡经济凋敝生产萧条
2021-11-04更新 | 530次组卷 | 1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19世纪中期攻克京津,火烧圆明园的西方侵略军是
A.英法联军B.八国联军C.英美盟军D.北约联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