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世纪5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A.晚清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晚清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的特征
C.清政府强化对关税控制D.商品经济发展和通商口岸增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太平天国时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B.各阶级奋斗目标逐渐趋同
C.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富强的愿望D.救亡图存已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藩司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土、户籍、钱粮。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整军经武对于清朝来说具有了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为了方便战时调配各项资源,原听命于中央户部的藩司,开始受制于地方督抚。这
A.较明显地受到西方自治思想的影响
B.为晚清地方势力的膨胀奠定了基础
C.说明清朝减轻了对各族人民的剥削
D.反映出清代财政制度的近代化趋势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剥削压迫,具有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以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以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材料二:


(1)请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史实指出农民是怎样充当两种不同的“角色”的?
(2)材料二所示文献中,哪一个更能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哪一个更为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两图所示文献中的经济主张存在怎样的经济联系?为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C.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D.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2018-06-07更新 | 19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年9月26日《每日一题》人教必修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评价中国近代某--事件时说:“古代中国历代政权的崩溃并非意味着造反者希望变更体制的运作规则,仅是对效忠对象的改变。而这次创举无疑确立了-一个‘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用来取代传统王朝‘更替宗教、宗族的政治权威’。”材料中的“这一事件”(       
A.促使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B.开启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推动了中国政治结构的现代化进程D.揭开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7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不允许阅读《四书》《五经》,见之即毁。定都南京后,允许诵习删改后的儒家经典。这一变化旨在
A.推进北伐战争B.维护政权稳定C.调整革命策略D.应对国际形势
2022-05-13更新 | 496次组卷 | 6卷引用:第02讲国家出路的探索(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照人口平分土地。仅半年后就不得不采取“照旧交粮纳税”,准许地主收租。该变化主要是因为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面临现实困境B.《天朝田亩制度》不是革命纲领
C.太平天国政权面临严峻国际形势D.封建土地所有制度更受农民欢迎
9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农民领袖们蔑于对世界的认识,以天朝上国自居。运动后期“天下万国之真主”“进贡”“来朝”之类的说法,在对外文件中消失。这一变化反映出太平天国的领导者
A.放松了对西方列强的警惕B.摆脱了农民阶级狭隘思想
C.初步具备了近代外交理念D.主张国家之间应平等往来
2022-02-05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河南大学张九洲教授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引起了当时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A.徐继畬编纂《瀛寰志略》B.地方势力崛起使中央权力下移
C.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D.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