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表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
A《南京条约》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B《天津条约》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黄埔条约》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乘公议定则例
D《辛丑条约》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

A.AB.BC.CD.D
2022-02-08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
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艇损失伤亡人数
中方1019120525艘沉没1200
日方1227235665艘重伤300

A.日军大获全胜B.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李鸿章“避战保船”
3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20-10-09更新 | 670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杭州十八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周末自测卷八
4 . 外国资本主义深刻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对下表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甲午战争前后外资在华十万元以上企业概况
甲午战前五十年间甲午战后二十年间
工厂数23家136家
资本额7631000元10315300元

A.民族资本主义陷入萧条B.外商加大对华资本的输出
C.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外资企业形成了行业垄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
189469.496.2624.25
190062.9911.2025.81
190555.7114.0430.25
191050.8916.1432.97
191448.3120.39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19-01-30更新 | 2772次组卷 | 68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领导阶级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020-01-17更新 | 712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嵊州二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卷
7 . 下表是1840~1913年间,外国列强在苏州设厂的数量和资本情况,其中1894~1913年间大幅增长是由于
时间(年)工厂数(家)资本额(千元)
1840~187072802
1870~1894164829
1894~1913136103153

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转变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
D.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势力大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2017-09-23更新 | 994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7年9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9 . 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伸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炯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 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 、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1)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据材料三,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据此说明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
(4)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综合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 . 今年是甲午战败12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批驳这一错误论调。
材料二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2)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此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予以说明。
材料三   见下表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国力
军力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
生铁产量(万吨)
钢产量(万吨)
石油产量(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总兵力
(万
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
军舰(艘)
军舰总位(万吨)
飞机
(架)


13.6
95.9
55.6
0.02
10%
202.9
50
66
5.9
600(作战305)


60
239.7
635
39.3
80%
60余
409.7
200
77.1
2625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教参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为什么仍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
2016-11-2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绍兴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