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晚清档案中的《罪己诏》记载:“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野心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列强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D.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2 .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二十一条”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
2021-01-16更新 | 556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10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相关表述,据此可知
义和团在北京前门点火焚烧洋货铺和洋药店,结果火势蔓延,烧掉了附近的商铺和民居李希圣的日记(1900年任职在北京刑部)
义和团“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劳乃宣(负责剿杀义和团的官员)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晚清大臣刚毅记载
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情绪和怒火的非理性的爆发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A.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B.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C.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D.历史叙述取决于时代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019-01-30更新 | 3313次组卷 | 13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D.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2017-03-03更新 | 195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
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
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
7 .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的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该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