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
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先《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致命伤”指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简析明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
(4)分别用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简要分析列强侵华的影响?
2018-04-0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下面的四句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人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去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3 . 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
①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分割完毕
②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④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