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2 道试题
1 . 1897年3月5日,日本在中国长江下游某城市的租界正式开辟,共划定租界面积483亩,日本和西方列强纷纷在这座城市投资设厂。如图中这座城市位于(     
A.①B.②C.③D.④
2022-12-16更新 | 27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综合历史试题
2 . 一位美国学者在其《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写道:“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领土被剥夺,经济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最后一个屏藩朝鲜亦被摧毁。”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A.促成了清政府主动推行新政B.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导致鸦片贸易取得合法地位D.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3 . 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     
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第三卷……(1865-1895)
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运动(1895-1901)
第五卷新政,预备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A.从《天津条约》到《马关条约》B.制夷、自强、求富与中体西用
C.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D.“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与失败
4 . 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有学者评论,“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由此可知(     
A.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B.清政府正式与西方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 .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甲午战争如此评论:“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材料反映出(     
A.清朝已经面临中央集权危机B.梁启超对李鸿章持肯定态度
C.为维新变法开展寻找理论依据D.李鸿章已经具有民族民主思想
6 .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该条约的内容反映了(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 . 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02年的15亿美元,外资企业伸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合法化
8 .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 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下列内容属于这“十二条大纲”的是(     
A.鸦片贸易合法化B.招募华工出国
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D.禁止华北科考5年
9 .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激起国内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B.促使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
C.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增强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10 . 马汉《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的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马关条约》的签订D.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