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据日本史料记载,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死伤2914人,清军死伤11480人;中方有史学家称反割台斗争中日军被毙伤3万余人,足见反割台斗争极其悲壮。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溪战斗
②《马关条约》签订
③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
④日军围攻威海卫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2017-12-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庚子记事》中记载:“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这一记载
A.赞颂义和团视死如归
B.体现义和团反侵略的决心
C.是文人诽谤农民阶级
D.反映了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革命逸史》中记载,维新派的激进分子秦力山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只身赴天津求见义和团掌拳大师兄,痛陈变法之利害,结果被义和团斥为“二毛子”(清末称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这反映出
A.义和团对清政府革新失去信心
B.普通群众缺乏国家意识
C.西学东渐遭到底层民众的抵制
D.维新派注重发动民众
4 . 时人记载,“罗稷臣星使之弟照禄,自河南赴津,有洋书两箱……途次被匪(指义和团)系了树下,过者辄斫……一仆自言相从多年,主人并非二毛(指说洋话、用洋货的人),亦为所杀。”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
B.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C.遭到清政府的残酷镇压
D.不具有任何进步意义
2017-12-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地区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杭州商埠的开辟是根据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2017-12-1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庚子西狩丛谈》记载:慈禧曾对怀来 知县吴永哭诉道:“连日历行数百里,不得饮食,既冷且饿。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而坐,仰望达旦。”这段史事应出现在                                                            
A.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
C.戊戌变法康梁得势时
D.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
7 . 据史料记载,义和团拆毁铁路的缘由是“意谓前既拒杀官长,祸必不免,毁路所以阻兵,烧站而死西人,更可图快”。此材料意在说明义和团拆毁铁路
A.阻止了八国联军侵华B.是盲目排外的行为
C.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D.是战争形势的需要
8 . 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2017-11-02更新 | 34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芒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16-17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是19世纪末一次战争的真实记载,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拓展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途径D.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017-08-10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6—2017届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10 . 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对于外来文明并不排斥B.缺乏先进革命纲领的指导
C.斗争目标转为反清灭洋D.未完全放松对清廷的警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