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记载:“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洋务运动进入高潮
2 .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横穿中国中的长江中巡逻。……该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二十一条”签订
C.《辛丑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
3 .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的、在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4 .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的、在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本人佐原笃介在《拳事杂记》中记载:“团匪专志焚站毁路,果何为乎?答:正以见团匪之愚也。意谓前既拒杀官长,祸必不免,毁路所以阻兵,烧站而死西人,更可图快。”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
A.并不是盲目敌视西方文明B.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
C.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D.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史料记载:庚子三春,日照重阴;君非桀纣,奈有匪人。最恨和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上行下效兮奸宄道生。中原忍绝兮羽翼洋人。趋炎附势兮四畜同群。逢天坛怒兮假手良民。红灯暗照兮民不迷经。义和明教兮不约同心。金鼠漂洋孽,时逢本命年,待到重阳日,剪草自除根。该史料所反映历史事件
A.是由“三国干涉还辽”直接引发B.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C.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7 . 据海关关册统计,1872年有外商343家,1882年有外商440家,1892年有外商579家。据香港一家刊物记载,在1865年,全国还只有外资企业78家,至1893年底已增至580家,主要集中于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工业三大类。这说明
A.外商资本投资的重点放在中国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流
C.中国开放政策对外资有吸引力D.列强重视对中国的经济渗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中记载:“致远弹药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 此次战役的直接结果是
A.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B.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C.北洋舰队率先逃离战场D.日本控制了黄海海域制海权
9 . 晚清档案中的《罪己诏》记载:“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野心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列强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D.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2021-05-08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0 .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二十一条”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
2021-01-16更新 | 556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冀州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班后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