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外来因素的冲击和本土因素的积淀促进了文明的转型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宋代除了当时最著名的都城汁京,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因商品经济的发达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商业城市。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经打破,不再像唐代那样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城市经营时间也大大放开……

——任崇岳主编《中国社会通史宋元卷》

材料二: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全境;德国首开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修筑铁路、开矿的特权的恶例;英国强租威海卫和九龙半岛;法国强租广州湾;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黄凤志《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中国的精彩,就是中国人在过去四十年内,或者说是在一代人多一点的时段内,几乎完整地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开始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

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十来年,我们大致完成了以电力、内燃机、家用电器、石化工业、中高端基础设施等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张维为《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中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并指出此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争战败给中国造成的“巨创深痛”。有专家指出:“这场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请从列强侵略方式与经济结构变动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推动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政治、经济因素。并就此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认识。
2 . 1898年,梁启超等百余人联合上书,请废除八股取士。当时会试举人闻之此举,如不共戴天之仇,拟殴打上书人。《辛丑条约》规定停止科举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京师几个省都会,通洋文能翻译的人身价倍增,“昔之想望科举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这一变化体现了(     
A.民族抵抗意识彻底丧失B.科举制度受到严重挑战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政府统治基础严重动摇
4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58次组卷 | 139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练习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几年的时间里,列强先后获得了在十余省投资开采矿山的特权。在中国的新式工矿业中,外资占有了绝对的垄断地位。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一1898 年),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 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了甲午中日战争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在当时民族工业的各个部门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缫丝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民族工业资本最多的一个部门。轮船运输业的发展也颇为迅速,此外,诸如面粉、酿酒、造纸、印刷、火柴肥皂、碾米、制革、织麻采矿业,也都有一定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19世纪中期相比,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成因。
7 . 下图是1898年法国《小日报》刊登的漫画,它反映的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C.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变化
D.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8 .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时间1894年前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80家933家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战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
A.割让辽东、台湾给日本B.赔偿日军费2亿两白银
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D.增开四个对外通商口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