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五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说明材料六中“天翻地覆”的含义。
3 . “春愁难遭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B.抗日战争
C.日俄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2019-01-30更新 | 53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4 . 谭嗣同在1896年春写下《有感》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其悲愁之绪直接缘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B.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C.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康有为在一首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下列属于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三元里抗英   ②甲午海战③《马关条约》的签订 ④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②③④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愁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原台“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望大陆》

(1)材料一中作者的“愁”指的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你所学指出这种“愁”最终的结局。

(2)材料二中作者的“愁”指的又是什么?试分析其历史原因。

(3)材料二、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为了顺利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我国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5)当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是什么?你认为当前促进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018-09-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义和团痛恨西方列强侵略
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C.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
D.农民阶级展开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丘逢甲《往事》

材料二   我们为什么这样的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地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1936年12月16日)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请你判断《往事》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作者为什么“夜夜梦台湾”?
(2)材料二中,张学良、杨虎城对他们发动西安事变提出了哪些理由?
(3)结合史实说明全民族抗战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抗战胜利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2019-01-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前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9 . 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回答:

(1)材料一中①“四百万人同一哭”是因为什么条约的签订日本割占台湾?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首诗写于哪一年?②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

2017-12-1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