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海关设在开放口岸,是一个国家对输出入国境货物的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近代中国海关,是在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半殖民地时代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
2 . 进入近代以来媒体制造并引导舆论,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已经成为常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时,秘密聘请了一个美国专家作为国家宣传战的总指挥,这个人就是美国《纽约论坛报》的记者豪斯。豪斯很熟悉西方媒体的运作方式,在他有计划的包装下,西方媒体对中国与日本分别代表着野蛮与文明的认识,形成了一种潮流与共识。比如纽约《先驱报》说,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这是当时世界最典型的看法。亚特兰大《先进报》说,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当时美国公众中有一种说法,把日本称为“东方美国佬”,觉得跟日本人很有认同感,实际上是媒体包装出来的。

——摘自雪珥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西方国家为何反而同情日本?》

材料二   1911年10月13 日《泰晤士报》报导:“北京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对革命者毫无保留的同情,对腐朽脆弱的清王朝鲜有怜悯”;“外国人和国人对革命者的目标都表达了同情,外国人中主流的观点是列强真正不干涉革命”。1912年1月22日,《泰晤士报》在《中国总理和孙逸仙》一文中指责孙中山违背承诺, 称“由于孙中山电告袁世凯,一方面要求北方不得成立临时政府,另一方面要求袁世凯在列强承认共和政府之前不能加入共和政府。其结果,势必导致南北各省新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在袁世凯正在对清廷施压之际,这是一份令其感到屈辱的电报”。《泰晤士报》关于辛亥革命的报道对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郭永虎的《近代泰晤士报关于辛亥革命新闻报道的文本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公众对中日双方的态度区别,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泰晤士报》对辛亥革命报道的特点和影响。
2021-01-09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专项02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与民族崛起【过关测试】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本质上源于启蒙运动。是启蒙运动,促成了现代科学民主的发展进步。而启蒙运动,也不是西方独立的思维成果,而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发酵的产物。我国汉唐的强盛,宋朝的富庶繁荣,无不是以博大的胸襟吸纳外来文明的结果。无论彻底地排斥什么,还是彻底地崇拜什么,都是荒唐的,缺少理智的。盲目崇拜中国传统文明,排斥西方文明,毫无疑问是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而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排斥中国传统文明,则是另一种闭关锁国行为。

——摘编自《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在学习西方文明问题上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4 .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疏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奎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

——选编于《(1898)新政始基》


(1)材料一中的“役”与“战”是近代中国的哪一场战争。依据材料一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40年以后,日本的实物、日用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被迫实行配给制。1941年,成人每人每天的粮食定量为330克。到1943年,这个定量也难以维持,不得不以杂粮掺食,蔬菜、鱼、肉十分匮乏。1945年7月,日本每人供应粮食定量仅有280克,其中尚有17.8%的杂谷、薯类等代用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3500万以上,直接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教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地位。面对战争带来的后果,中国民众认为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请就这种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   2019年6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日本大阪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并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习近平强调,推动中日关系始终沿着和平、友好、合作的正确轨道持续向前发展。双方要深化经贸、投资、第三方市场、科技创新等广泛领域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日互利合作开辟了广阔天地,欢迎日方积极参与。双方要拉紧人文纽带,加强两国青少年交流,促进两国民众相知相亲。启动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希望日方恪守迄今共识和承诺,妥善处理好历史等敏感问题,共同维护东海和平稳定。

——摘自中国新闻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双方结束不正常状态,开启“和平、友好、合作”关系的标志,并简述中日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0-01-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中心五地068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