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01-01更新 | 250次组卷 | 76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大田县一中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1-09-28更新 | 225次组卷 | 60卷引用: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B.乙C.丙D.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6更新 | 459次组卷 | 88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51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永安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7 . 下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抵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8 .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谭嗣同1896年《有感》中的诗句。诗人悲愤的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9 . 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不仅强迫清政府贷款,还竟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这说明列强
A.扩大商品输出B.放弃了军事侵略
C.加紧资本输出D.实行“以华制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由于义和团运动盛期的民族信仰狂热和“剿灭洋鬼,的狂热都是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之上,所以它们不仅在运动失败之后急遽瓦解,而且更进一步普遍堕落为极端的恐洋或崇洋。这反映了
A.“扶清灭洋,违背现代化潮流B.义和团运动助长盲目崇外心理
C.仇外心理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D.国民心态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