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历史上有过友好往来,也有过战争冲突。近来,由于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强烈反对和严正抗议,宣布“购买”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某班学生正在进行中日关系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完成以下学习活动,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
【活动一:友好往来】
(1)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唐朝时期为传播先进文化第六次东渡日本才成功的中国高僧是谁?
【活动二:惨痛记忆】
(2)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请写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写出亮点)及危害。
【活动三:警钟长鸣】
(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针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请谈谈你的想法(不能提交联合国处理。答案不少于三点)。
2018-05-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看问题立场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战争的后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研究述评》

材料二甲午一役的失利井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

材料三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侨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四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1)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

(2)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谈甲午战争给当下中国的启示。

2018-03-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这三个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
(2)这三个条约分别反映的西方列强怎样的侵华特点?
(3)结合各自条约的内容,谈谈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具体危害有哪些?
4 . 今年是甲午战败121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见下表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国力
军力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
生铁产量(万吨)
钢产量(万吨)
石油产量(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总兵力
(万
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
军舰(艘)
军舰总位(万吨)
飞机
(架)


13.6
95.9
55.6
0.02
10%
202.9
50
66
5.9
600(作战305)


60
239.7
635
39.3
80%
60余
409.7
200
77.1
2625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材料四
为了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1945年2月召开的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最重要的是安全理事会。安理会由中、法、苏、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任何实质性问题,均须经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即五大国拥有否决权。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还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主要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分析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仍然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
2016-12-1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西区桂林市桂林中学高一10月入学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   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川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