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1 . 1919年5月的《蔡元培复政府慰留电》中写道,“大总统、总理、教育总长钧鉴:……学生举动,逾越常规,元培当任其咎。政府果曲谅学生爱国愚诚,宽其既往,以慰舆情,元培亦何敢不勉任维持,共图补救。”由此可见蔡元培
A.否定五四运动
B.认为应该大力弘扬五四精神
C.认为学生运动虽不合法但合情
D.认为五四运动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18世纪,欧美国家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但是同一时期,我们中国依旧在传统社会踯躅徘徊。直到20世纪初武昌首义后,民主革命才在欧美影响下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站起来后的中国人更是走出了另一条不一样的民主建设之路。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传统社会”实行的是什么类型政治制度?这对当时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武昌首义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如何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是如何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政治民主建设的?
2014-12-22更新 | 4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成安一中等三校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3 . 曾任陕西督军团长、后任直系军阀师长的胡景翼在1919年6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此举或顺天意也,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曹等数人,人怨极矣,天岂有不愿者乎?”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这段日记有助于判断北洋军阀对五四运动的真实态度
B.这段日记表明当时的胡景翼是具有爱国心与正义感的
C.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很大程度上受到中体西用的影响
D.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代表的直系军阀与北洋军阀决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3~1927年,苏共中央就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122次讨论,作出了738个决议,这些决议通过共产国际来指示给中共中央。1927年7月底中共已决定南昌起义了,莫斯科还发来由斯大林亲自决定阻止起义的电报。这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A.中共对本党的政策没有决策的权力
B.苏共通过共产国际指导中共革命斗争
C.苏共反对起义是希望维持统一战线
D.中国革命对苏联国家利益非常关键
5 . 下列有关国民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为国民革命运动开始的标志
B.在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上,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第一次合作
C.国民革命军经过半年时间,势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D.国民革命运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后,出于策略的需要,领判权这项由来已久的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列入首要的解决目标。但是,在英方暂时放弃的情况下,中国的涉外司法权问题却由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1842年9月1日,也就是《南京条约》签字后的第三天,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两江总督牛鉴联名向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发出照会,开列中方希望就《南京条约》未竟事宜继续善后交涉的12项内容,其中第8条“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对领判权的缘起、内容、危害,耆英等是不甚了了的,他们才会出卖国家重大利权而不自觉。1843年8月18日,军机处审定《五口通商章程》,对某些条款表示不同意见,对领判权条款却一致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如此可以“免致小事酿成大案”。
—— 选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材料二 恭亲王,私下里很急切地想知道国际法。通过美国公使蒲安臣的善意帮助,丁韪良的译本于1864年呈递到总理衙门。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Yon Rehfues)于1864年春乘一艘战舰抵达中国,他在大沽口外发现有三艘丹麦商船,由于其时普鲁士正舆丹麦在欧洲交战,李福斯便立即下令捕捉这三艘商船当作战利品。恭亲王依仗新获得的国际法知识,抗议这种将欧洲的争端扩大到中国和在中国的“内水”这是中文表示领海的用词)捕捉船只的行径。恭亲王拒绝在普国公使表示悔改前接纳该公使,并申饬他以如此不得体的方式开始他的使命。处境尴尬的李福斯释放了这三艘商船,并支付了1,500美元的赔偿金。恭亲王验证了丁韪良译本的有用价值,他散发了三百本译本给各省当局。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代表团申明,山东是孔孟的出生地,属于中国的圣地,而且自从1917年中国参战和废除所有对德条约时,日本所声称的继承自德国的权利就不复存在了。还有,在1898年有关胶州湾的协议的第五款规定“德国应许永远不转租他国”。同样,二十一条也是无效的,因为条款从来未得中国国会批准。再者,中国从1917年参战后,地位有了很大变化,从中立国变为交战国,这样就有资格援引国际法中的“情势不变” 的原则,废除二十一条。作为反驳,日本代表团平静地公开了1918年舆北京的秘密协议,指出中国参战后已“欣然同意”山东问题。中国的争论决不会改变这个事实,山东的命运木已成舟。1919年4月28日,和会支持日本的立场,裁决了山东问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42年1月,全世界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宣言——《联合国家宣言》,该宣言保证缔约各国互相合作,竭尽人力物力,打败德意日及其附庸国,不得单独停战媾和。签署这个宣言时,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居于领衔地位;1943年8月在有中国代表参加的魁北克会议上,通过了《四强宣言》草案,该草案正式确立了中国为四大强国之一;在德黑兰召开的“三巨头”会议上,讨论了成立联合国组织的问题,认为美英苏中四国应成为战后和平的四大支柱;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署的会议公报确定了联合国大会召开的时间,并邀请中国和法国(当时还是临时政府)同三大国一起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
——选自殷丽萍《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原因》《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南昌)1995年03期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在办理外交上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概括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团提出“解决山东问题”的理由有何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山东问题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何变化并分析原因。10分
2013-01-22更新 | 10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蒋介石赞成民族主义而不赞成社会革命,他因一直行进在他的各师前面的左派宣传团的活动而变得‘惊慌起来,这些宣传者在农民和城市工人中间活动。”与上述材料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皖南事变B.中山舰事件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 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2011-07-11更新 | 5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