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材料反映了
A.史料研究先辨别真伪
B.历史叙述带主观政治倾向
C.报刊比日记更客观
D.《晨报》是资产阶级报刊
2 . 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迥异。《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3 . 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生存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通过翻捡当时《中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手段”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刷”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统像”跃然于纸上。

——据《近代国家危机中的政府、社会与外交》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中,国人应对外交危机的特点。

材料二   读下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30、40年代存在哪些世界性危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社会是如何应对危机的?

材料三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率好“公转”。

——《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4 . 1920年5月梁启超作《“五四纪念日”感言》一文,谈到他对“五四”的价值判断和思考:“吾以为今后若愿保持增长‘五四’之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梁启超的认识客观上有助于
A.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B.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
C.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D.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使革命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
C.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
D.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2019-07-30更新 | 210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