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19492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材料二   195012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材料三   197226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1)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你怎样理解图中的“民主统一”?其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1945年8月《大公报》发表社评说:“将主席致电毛泽东先生,请其克日来渝,共商因是,这真令人兴奋,果使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完成于一席谈,那真是喜上加喜。”由此可知,重庆谈判
A.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凸显了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妥协D.得到了国共两党的广泛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8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洛阳后,中共中央发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文指示:极谨慎地清理国民党统治机构;没收官资本要有明确的界限;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等。这些政策
A.有利于巩固新解放区的政权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是战略决战胜利的基本保障D.是中共较成熟的城市政策
2022-03-19更新 | 493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进行谈判是为了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5 . 中共中央发出的《1948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文件中规定:新区农村在解放后的相当时期内,不应立即实行分浮财、分土地的社会改革政策,而要先实行减租减息和酌量调剂种子、口粮的社会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文件的颁布
A.标志着右倾机会主义的兴起B.是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D.有利于保障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6 . 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下列革命精神按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①红船精神       ②长征精神       ③西柏坡精神       ④井冈山精神
A.③①④②B.④②③①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7 . 作家阎涛在其创作的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中有一句名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评价主要基于
A.产生于此的西柏坡精神影响深远
B.毛泽东在此郑重告诫全党戒骄戒躁
C.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D.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8 .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毛泽东作出此判断的背景是(  )
A.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B.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0 .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指的是
A.全面内战爆发B.战略反攻开始C.三大战役进行D.渡江战役胜利
2022-02-25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