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A.
B.
C.
D.
2019-06-25更新 | 179次组卷 | 31卷引用:浙江省余姚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题历史

2 . 中美两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强的发达国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非常重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中美关系发展史

(1)在材料一的①阶段发生了一场美国直接参与的侵华战争,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在③阶段美国是如何支持蒋介石加紧进行内战准备的?在⑤阶段中美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材料二: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和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

(2)根据材料二,简析使导致当时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事件是什么?此后不久,国际社会出现了一副题为“UNITEDwewillwin”(团结,我们就能获胜)的宣传画。哪一文献的发表体现了该宣传画“团结”的主题?

材料三:如图漫画名为“眼疾”。漫画中,站着的医生说:“难道你连六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看不见吗?”坐着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回答:“我看不见。我只能看见蒋介石。”

(3)由杜勒斯的“眼疾”可以推断出当时美国政府对华是什么态度?请用一具体事实予以佐证。

材料四: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相对的,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美国对华进行贸易威胁时,主要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态度越来越强硬?你认为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2018-09-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四个时期中共(军队)的主要任务各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了美国驻华外交官戴维斯的报告:“……蒋介石对共产党人搞封锁,从而使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就迫使他们逐渐依附俄国。要是美国派一个观察团到延安去,那就会打破这种孤立无援状况,削弱依附俄国的趋势,同时又能遏制蒋介石试图以内战消灭共产党的愿望”。此材料说明美国
A.积极推行美国式两党制民主
B.着手谋求建立战后世界秩序
C.对蒋介石抗战感到极度失望
D.准备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汇总,这表明(       
时间文件土地政策
1929年4月兴国县《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改革的决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土地革命的依靠力量发生了改变B.中共依据形势变化调整政策
C.农民革命运动的积极性得到激发D.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6 .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标志是(     
A.孟良战役B.延安保卫战C.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
7 . 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下表是山西张庄在运动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判断,此运动(       

1944年

1947年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地主

4

17.4

0.3

3

中农

40

6.4

35.5

6.2

贫农

46.8

3.0

63

5.5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D.奠定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物质基础
8 . 1927年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提议“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1949年毛泽东提出“进城”,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现在起,开始(     
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秋收起义中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D.国民党军队全部覆灭
10 . 1949年,全国各地工人党员数量有所增加。天津增加新党员6648人,其中工人占73%;北京增加新党员3550人,其中工人占50.4%。这一变化
A.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促进了战略决战取得胜利
C.旨在确保和增强党的先进性D.反映了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