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3 题号:1276827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四个时期中共(军队)的主要任务各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2月28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军事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兵变。起事者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表达了全俄特别是农民对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苏俄政府没有与起事者进行过妥协性谈判。3月8日,苏俄政府军队正式开始向喀琅施塔得发动进攻,经过多次推迟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也在这一天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收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在严厉镇压起事者的同时,俄共(布)还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责令立即解散一切不论何种政纲组成的小集团,以争取最大限度的党内团结。3月18日,政府军队最终攻陷喀琅施塔得,镇压了叛乱。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奉命北移,5~14日在皖南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袭击而遭受重创,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7日,国民党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其番号并部署更大规模的“进剿”八路军、新四军的行动。

皖南事变突发后,中共中央一开始确曾存在过激思想,试图全盘破裂与国民党的关系。即便如此,中共中央依然以抗战大局为重,从实际出发,竭力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皖南事变,确定了“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方针。一攻一守,方能做到既有对国民党的反攻,又不至于完全破裂国共合作统一战线。1月20日,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军部,并提出了政治解决事变的办法;在军事上积极防御,力争主动;揭露事变真相,争取舆论支持。在共产党的斗争下,国民党“保证”“以后绝无剿共军事”。

——摘编自吴永《困境与危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危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应对喀琅施塔得叛乱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应对皖南事变思路的变化、所采取的策略及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正确应对危机”的认识。
2019-10-15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地纪念他们。”

请回答:

(1)毛泽东提出“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的标志是什么?

(3)结合毛泽东的话,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2018-01-08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三   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材料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请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3)材料三中条约内容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简述其恶劣影响。
(4)材料四中歌曲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面对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万众一心、切实行动,建立起的战线名称是什么?。
2015-08-21更新 | 3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