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著名将领粟裕曾指出:这次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大进军,等于最后挖取敌人心脏,对完成中国革命有决定性的意义。以下四副图中,直接反映该“战役”形势的是
A.B.
C.D.
2022-04-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从1946年6月到1947年4月,山西太行地区农民共取得土地376.3万亩,贫农以下每人得地2亩,中农每人得地3分至5分:贫农每人占有土地3.3亩,中农每人占有土地3.5亩,地主保留土地在3亩。这表明太行地区
A.农村革命根据地获得发展B."耕者有其田”的实现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确立D.“包干到户”落实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根据如表内容,判断其主题应为
时间解放区工作事项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取消旧的保甲机构,建立了区公所。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及时打碎旧政权机构,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道政权组织。
1949年3月北满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
A.全国解放区展开基层治理B.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C.东北基层民主政权的建设D.解放区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4 . 解放战争后期,《人民日报》报道:“各地人民交由政府转送前方的本币达一亿七千余万元、金子一百余两、白银两千余两……安东市妇女已完成四万双军鞋……各地学校及群众团体皆组织慰问队及剧团赶赴前方慰劳。”材料意在表明解放战争
A.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B.推动了妇女的拥军活动
C.赢得了各个阶级的配合D.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了使东北野战军和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完成对“平、津、唐、张之敌”进行分割包围的部署,阻止国民党军从海上逃离,中央军委命令淮海战场的解放军暂停对杜聿明集团的攻歼。材料反映出解放战争中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默契合作B.三大战场同时展开协同作战
C.为策应平津战役发起淮海战役D.不同战役之间进行战略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毛泽东指出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条件,“在我们取得更大胜利,扩大更多地方,并且最好在取得一二个头等大城市之后,在东北华北、山东、苏北河南湖北、安徽等区连成-片之后,便有完全的必要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这些条件完成于
A.抗日战争胜利时B.重庆谈判结束时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D.三大战役胜利后
7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把“战争”与“和平”“革命”与“建设”“军事”与“政治”“土地改革”与“减租减息”,完整地统一于“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中,从而上演了“百万雄师过大江”、进军海南岛、和平解放西藏等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这说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A.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B.进一步贯彻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要求
C.使全党认清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解放战争的某阶段,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长江以北诸省的伟大解放战争已经揭幕了,我们已经打到蒋介石的后方去了。”据此判断,该社论的发表主要基于
A.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摧毁B.长江以北沿岸地区的解放
C.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D.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已被突破
9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2021-09-10更新 | 996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援华法案,给予国民政府以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宣称是为了“维持中国的真正独立和行政完整,经由基于自助与合作的项目,支持并保护个人自由和结社自由”,这一做法
A.扭转了内战的战局B.干涉了中国的内政
C.加剧了国共两党间的矛盾D.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