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8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中,使英军损失最大的是由名气最小的海龄指挥的镇江之战,参与镇江之战的是前来增援的青州旗兵和在此驻守多年的八旗兵;而在英军进攻舟山时,却有很多当地百姓给英军送水和食物,对英军夹道欢迎。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镇江之战决定战争进程B.清军战斗力低下
C.民众的家国意识较淡薄D.闭关锁国已破产
2 . 关于鸦片战争,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的角度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这分别体现为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3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021-07-24更新 | 743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成安县一中高二1月考历史试卷
4 . 鸦片战争后,以产棉为大宗的江苏南通“稻则不足供一邑之食”,只好仰仗他乡输入粮食;原本就缺粮的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等省也因为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而不得不从江南、东北输入粮食。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经济重心发生重大变化
C.传统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降低
5 . 某英国学者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道:“1840~1842年,那场与中国的战争并非一场鸦片战争,而只是区区一些地方性的小摩擦。英国坚决反抗那腐朽透顶,却高高在上而又狂妄无知的中国,坚决维护英王的尊严。”该评论
A.意在论证清政府的腐朽无知B.指出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C.掩盖了英国侵华的真实意图D.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6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51次组卷 | 83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针对在中国的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自己,总比让中国人去管理更省心。”列强由此轻易地取了
A.协定关税权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通商口岸传教权
2021-06-28更新 | 691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长江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乾隆后期的“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
A.东西方发展趋势迥异B.清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C.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D.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
2021-06-09更新 | 1267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博野中学2021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840年的这场中英战争与其说是为了鸦片,不如说是为了通商;曼彻斯特比东印度公司更支持这场撬开中国市场的战争。虽然人们都承认这场战争是不正义的,但为了不让机器停转,就不能放弃这个诱人的市场。”该言论揭示出
A.鸦片战争具有反侵略的一面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拓展
C.英国旨在打开中国市场D.为殖民扩张辩护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77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