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现,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名校
2 .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B.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C.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2023-05-19更新 | 498次组卷 | 31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河北卷)
3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政党政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引进中国的。据此可知,中国政党的产生是(     
A.民主政治的产物B.选举扩大的结果
C.救亡图存的选择D.政治传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据冯桂芬《显志堂稿》记载:盖通商五口,出入各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银出洋,计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据此可知(     
A.鸦片走私改变了中英正常贸易的状况B.英国实现了发动战争的目的
C.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D.加剧了中国银贵钱贱的局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三位学者估算的1895~1911年中国国内货币结构的占比情况。据此可知,这一局面
A.反映中国日益卷入全球市场B.说明列强对华以倾销商品为主
C.致使中国近代货币体系建立D.造成中国国内银贱铜贵的局面
2022-06-03更新 | 52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压轴(一)历史试题
6 .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广东民间排外活动时有发生。当时的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叶名琛,对此采取默许态度,外国人的一切投诉均置之不理。后来他因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被称为“六不总督”。这反映出(  )
A.清朝官民强烈的爱国精神B.官员误国误民的渎职态度
C.列强多国联手压制的结果D.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7 . 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对时势进行解释:“(欧美国家)譬如桀犬狂吠,本不足以论是非,及投以肉食,未尝不摇尾而贴服。”“所赖通商为该夷养命之源,税例之增减多寡,即关夷情之向肯从违,若过为搜剔,则恐致反复”。这表明当时
A.御侮策略取得一定成效B.外交理念亟待转变
C.朝贡贸易体制得以维持D.近代主权意识增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一批接触西方知识较多的先进分子,开始了自己创办近代传媒,争取话语权的活动。以《循环日报》为代表的最早的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在政治上坚决站在中国人民一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反抗外国侵略,谴责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从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左右,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道无情揭露了帝国主义巧取豪夺的可耻行径,发出了“叱咤英俄,鞭笞欧美,振我夏声,昌我华种”的号召,并以其鲜明的时代性,新颖的思想性和丰富的知识性,大大提高了国人自办报刊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摘编自刘兴豪《从清末报刊看传媒话语权的争夺》

材料二   中国多年来一直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担忧,“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内敛,讲究“和而不同”,这种传统也渗透到中国的外交理念中,使中国在与其他国家发生纠纷时态度十分缓和,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在一些问题上被其他国家围堵,长期以来,国际舆论一直由西方主导,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的环境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中国传媒要争得一席之地,构建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就必须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力度与质量,促进媒体改革与发展。现今,世界各国依赖加深,中国媒体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传媒应该运用自身优势,立足国情,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渗入到国际宣传中,因为其集中表达着中国“思考世界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治理理念,是丰富全球话语体系的重要价值资源。

——摘编自王柏琪等《构建传媒战略提升国际话语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报刊业积极争夺传媒话语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2-04-15更新 | 31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后,清廷官员认为“此次的屈辱为‘蛮夷猾夏’,如旧历史上偶然间发生的事象”。而西方人士则把所谓远东文明古国的实力看穿,于是趁火打劫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中国再没有“高枕而卧”的时候了。据此可推知(     
A.传统华夷观念没有丝毫改变B.东方的文化落后于西方文明
C.鸦片战争对华影响较为持久D.观念落后导致了中国的战败
10 .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步接受了西方设定的国际秩序,认识到自身权益是条约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是由“天下共主”单方面施恩,而是“恩怨报施,各有其分,不相凌越”。清政府的这一观念
A.以反击列强侵略为核心B.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
C.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D.体现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