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B.列强由此获最惠国待遇
C.列强对中国有限让步D.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2 .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 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也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群像南京长江路292号这样,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它完整地保存着如此众多的中国近代史的文物古迹,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力的物证。

  (2)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有三个政权在此建都,现在的南京长江路292号就是其政府的所在地,请列举出在这三个政权的名称和建立者。
   
   
 
材料三

(3)请问今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多少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侵华日军的主要罪行。
  
材料四 据报载,日本“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下称“编撰会”)编写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在记述“日中战争”的部分,编撰者故意不提南京大屠杀事件,而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部分却这样写道:“东京审判法庭认定日本军队1937年在攻陷南京的战争斗中杀害了20万以上的中国民众。可是据当时的资料,那时南京人口只有20万,而且在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城1个月后增加到了25万。此外,这一事件还有很多疑问,至今仍存在争论。因为在战争当中即便是不管什么人都杀,也不属于大屠杀。”
                                                                                                    ──新华社东京3月1日电讯稿
材料五   2001年至2006年,日本首相小泉曾六次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
                                                                      ──中新网
(4)依据材料四、五,指出日本“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对待“日中战争”的态度和日本政要不断参拜靖国神社所反映的实质是什么?它给中日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3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材料二 “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以上材料均摘自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课文
请回答:
(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5 . 如右图一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战争
6 . 在19世纪中期,英国人在中国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它最可能首先出现在:
A.重庆B.北京C.上海D.广州
2016-11-18更新 | 6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长泰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08·上海·高考真题
7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问题:
(1)材料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遭受“不平等待遇”的。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
8 . 列强在19世纪上半期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列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
C.当时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D.中国是当时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10 . 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很特殊,既有六朝古都之称,又被喻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此喻为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天京事变的发生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渡江战役南京的解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